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黑家洼》中篇小说/夏坚德(六)

(2013-06-05 23:14:12)
标签:

教育

文化

健康

历史

情感

分类: 小说

                                   6

 李窗花是英雄之后。李窗花的大伯李应起1934年参加革命,是绥德县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长,相当于现在的县法院院长。在李应起指挥的1938年正月红军大部队东渡黄河北上抗日的船上,李窗花的父亲李应忠光荣牺牲了。因李应忠打的是前锋,他是渡河第一船的掌舵艄公头,日军的子弹射在李应忠的胸腔,李应忠流血而亡。

那次东渡时间虽然紧迫,能干的李应起还是带领村民在不到四十天的时间里建造了八艘大木船,每船可以载30多人。还组织四十里以内大小村庄的村民家家户户磨面碾米给红军准备干粮,组织30名路线熟悉的精干男青年给几路红军带路,并确定在河西枣林坪镇南面的沟口村日夜抢渡黄河。他们顶着枪林弹雨,用了七天七夜的时间,不停摆渡,送走几千红军,让红军顺利地渡过汹涌的黄河激流,到达山西。

那个时代,你是烈士之后又怎么样?女儿,你总归是别人家的媳妇。李窗花从小帮助母亲里里外外的干活儿也是吃不上一根白面条的。绥德人认为,媳妇是自家人,女儿是别人家人。李窗花能看到白面条,却吃不到白面条,她有关白面条的经验,都来自家中的哥哥,每次听到哥哥吃白面条响声,她就在吞咽唾沫。她的哥哥,便是后建设千狮桥的县委书记李新华。

每次母亲给哥哥捞下面条,哥哥都会给李窗花使个眼色,然后偷偷跑到窑外面母亲看不到的地方去,挑几根喂妹妹尝个新鲜。有一回,哥哥又在窑背上偷偷给妹妹吸面条,走过来一个八路军小战士。他看见兄妹两分享面条的这一幕,感慨地说,你们老百姓把好的精细粮食都给了我们部队,自己却没有白面吃,真是好群众啊。等全国解放了,你们就可以天天吃上猪肉炖粉条就白馍了!

李窗花睁着水灵灵的大眼睛赶紧问,那女儿家也可以吃吗?

细细高高的小战士看了只有十岁左右的李窗花一眼,立即从挎包里掏出一个雪白的馒头说,小妹妹,你现在就可以吃到!咱们解放区,男女平等。

我会嫁个什么人呢?在红色家庭的影响下,12岁时,聪明能干的李窗花就被很早就参加革命的哥哥送到绥德师专烧开水。那时的姑娘家家,人人都有硬任务,闲暇时间要赶做军鞋支援八路军抗日。

李窗花做的鞋很特别,鞋底子是平纳底,底上有鼓起来的麦颗花纹,麦颗花纹形成四个具有爱情宣言性质的大字:革命,跟你。鞋面上还左右各一的绣着一粒很小很小的红豆豆。这是一个记号,十二岁的李窗花想,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嫁给一个八路军战士,当个光荣的革命军属。如果有缘分,他就穿上我做的鞋,来找我吧。

1938年刚过完年,黄河上冻,就有消息传来,日本鬼子要在黄河结冰冻实后,进犯延安解放区。沿河百姓齐心合力,帮助解放区。河边村庄的乡亲们都被动员起来:捞河柴、割野草、抱麦杆、高粱秸、砍树、架柴…… 寒冷的冬天,人心却是万般温暖。黑夜里,沿河都是忙绿的人影。眼看着黄河河心就要冻实,军民协力,李应起一声令吼,一把火燃着了黄河两岸,八路军枪响炮轰,火光冲天,枪炮齐鸣,冰融水化浪涛翻卷,黄河火龙映红了绥德的夜空,宛若民众在过一个狂欢节。

李窗花真是观到了今生最美的夜景!人影攒动,火影狂舞,八路军战士们穿着军装在火光之间跑动,火光一闪,她看见了一颗红豆。她大喊:我的军鞋!我的军鞋!一张英俊的小脸转向了她,看着她。他就是给她人生第一个白馒头的娃娃兵。这是一位年龄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少年八路。她追过去拉住他,她说,你穿得鞋是我做的,我做的。八路军小战士笑了,他举起拳头说:革命!李窗花说:跟你!

日本鬼子想从冰上过黄河的美梦,被绥德军民齐心合力的黄河火龙惊醒了。但是,少女李窗花的爱却被那夜的火光点着了,燃烧着。她开始四处寻找她的红豆哥哥,那个曾给过她一个白面膜的英俊小战士。不费劲,她就在县城北边的绥德警备司令部门口发现了她的红豆哥哥,一打听,他就是警卫排的战士,整天腰板挺直,目不斜视,日夜轮班为首长站岗呢。从此而后,李升运这个名字,就一团火一样燃烧在少女李窗花的心坎上。

警卫排最多的事情就跟随领导,为领导站岗。每次李升运站岗的时候,李窗花就睁着一双毛闪闪水灵灵的大眼睛,远远地坐在堐畔上暸他。看不够他专神专著挺胸抬头的姿态,望不尽他挺拔如杨的模样。恋爱中的李窗花也不耽误做军鞋的时光,还时不时唱唱信天游,小曲儿什么的。李升运远远看见她,全当是看见了天边的红霞,心里美滋滋的,面孔还是那么严肃认真,他是革命战士,他要站好岗。

时间一长,李升运下岗后会跑去看看李窗花。他会轻轻的拉住李窗花的手,唱唱信天游。有时还从衣服兜里掏出些驴肉、红薯、土豆、花生、白馍馍……自己舍不得吃,省下来送给李窗花。他总是定定地看着李窗花吃,让她慢慢吃,这个时候,他就一脸自己很能行的幸福模样。那时,李升运和李窗花唱得最多的就是《三十里铺》,那是当年革命区最为流行的歌曲。李窗花觉得,这歌词就是为她和她的红豆哥哥李升运写得: 

 

         提起个家来家有名,

        家住在绥德三十里铺村,

        四妹子爱见呐三哥哥,

        他是我的知心人。

 

        三十里铺来遇大路

        戏楼拆了修马路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

        咱们二人没盛够。

 

        三哥哥今年一十九

        四妹子今年一十六

        人人说咱二人天配就

        你把妹妹闪在半路口。

 

        叫一声凤英不要哭

        三哥哥走了回来哩

        有什么话儿你对我说

        心里不要害急。

 

        洗了个手来和白面

        三哥哥吃了上前线

        任务落在那定边县

        三年二年不得见面。

 

        三哥哥当兵坡坡里下

        四妹子崖畔上灰不塌塌

        有心拉上两句话

        又怕人笑话。”

 

1948年3月,毛主席下令再次挥师东进战略大转移,从吴堡县川口渡过黄河去,解放全中国!黄河岸边站满了乡里乡亲,他们去送八路军。半夜里,李窗花挎着包袱皮问大伯李应起:“大伯,大伯,你看到我的红豆豆鞋了么?”大伯不懂这是什么意思,李窗花又因羞涩不好意思直说,就硬挤上李应起他们渡河所用的羊皮筏子,冒险过了黄河,去跟随她的红豆哥哥李升运了。这就是绥德的女娃子,认准了相好的亲哥哥,我就千里万里地跟你到天涯,吃啥苦也不怕,受啥罪也不气妥。认准了一颗爱的红豆:革命!跟你!

4月4日,部队到达西柏坡。整顿,学习,练兵…… 李窗花风餐露宿跟着,知道部队有纪律,也不敢闪面。她逢村讨饭,帮人打零工,仔仔细细打探部队行踪。

1949年3月25日,解放军“将革命进行到底”,和平进驻北平。

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了主人。

李升运跟随部队来到西安,李窗花也终于熬到了能与李升运结婚的好时光。她甚至把娃娃的名字都想好了。老大叫绥德,老二叫北京,老三叫西安。生活不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吗?名字,就是纪念。可是,任李升运、李窗花他们怎么折腾她也怀不了孕。李升运急了就会说说怪话。他对李窗花说,这铁杵也该磨成根绣花针了吧?你的皮就没有磨出茧子来?

李窗花不好意思起来,她也不愿意,她也想要娃呀,可是这娃就是不来。谁也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李窗花很生自己的气,倔倔巴巴地收拾起包袱皮要回陕北绥德老家去。她说,我总不能耽误你李家的香火。女人不生娃,那就是个石头!石头怎么会起茧子?举着你的棒槌,和别人磨绣花针去吧!我不行,我走!

李升运是左拦右挡,挡不住这个家乡的倔女子。他只能好言相劝,说:窗花呀,那你可就一定要回咱姐姐李玉川家去。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可是我李家的媳妇呢。

等李窗花回到绥德姐姐李玉川的家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喊屈哭诉完。在姐姐李玉川的仔细盘问下,才恍然明白自己还不能算是个真正的女人呢。李窗花连女孩子的初潮都没有来过呢没有月经,子宫里没有备好养育胎儿的被褥,怎么孕育孩子呢?

李玉川拿了收藏的一筐子红枣一袋小米说,妹子,咱们老家的红枣小米最补女人的身子了。你拿上多吃些,带回去,补补血气!还有这些鸡蛋你也带上!吃好,才能养好。

回到黑家洼的李窗花白面、炼乳、红枣、小米、鸡蛋地顿顿补着,没过多久身体就开始发育,有了月经了。等李窗花再次回到李升运的身边,两个人再续幸福,不久便怀上了孩子。李窗花终于铁树开花。于是大儿子李黑,小儿子李小黑相继诞生,一家子和睦融融。

虽然身在西安,李窗花却怎么也忘不了绥德黑家洼老家。她觉着,再好再大的城市,也没有老家好!那里有窑洞冬暖夏凉,那里有树林树荫婆娑,那里有自己苦难的童年与辛酸的少年生活,那里更有自己激情飞扬的青春以及战火诞生的出生入死的爱情。李黑,李小黑,就是一路生活的纪念。

李窗花说:人们只知道王凤英是四妹子的原型,却不知道那个时代,陕北有多少四妹子,站在街畔崖崖上,想着、望着、盼着她的情郎三哥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