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封走了三十多年的信

(2011-09-10 11:06:15)
标签:

红缨路

陕西青年

稿子

夏坚德

花镜

休闲

分类: 评论


作者/和谷

    有朋友从京城来,老编辑在酒席间又见到了她。
    她说,1978年前后,她从插队的大荔农村被招工到华山脚下的电厂当工人,喜欢写诗,给《陕西青年》杂志投稿。有一天,她收到了编辑的来信,很激动,稿子虽未刊用,但写了一些鼓励她写作的话,让她将这封信保留了多年。这是她收到的第一封编辑来信。之后,她调进西安,也当了编辑,终于见到第一个给她写信的编辑,并将这封信交还给了写信的人保留。
    等到再见面的时候,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初了。那位写信的编辑在异地客居了多年,回到故城,相互又碰面了。她说到当年写信和还信的情景,对方恍惚记得,那封信却失散了。
    又是五六年过去了,相互在此重逢。三十多年间,可能只见过三回面,因为当初的一封信,一封编辑写给作者的短信,就比一些见过无数次面的人有印象得多。
    她当了作家,送给老编辑五六本她写的书,书中也写到了她当初收到第一个编辑来信的事情。
    老编辑满头花发,当年收到信的她也过了半百年纪。那篇最初的稿子是一枚种子,生长了三十多年,收获了这几本书。老编辑回到家,戴上花镜在读这些书。当初看稿和写信的时候,在红缨路48号的俄式瓦屋里,他刚从大学毕业不几年,是一个青年编辑。
    她是夏坚德,那个编辑是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闻香开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