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春 秦女苏蕙(长篇小说)

标签:
璇玑图战争与和平回文诗苏蕙中国文化 |
分类: 长篇小说 |
在东晋与五胡十六国对峙时期,南方文物鼎盛,人才辈出,名垂青史的忠臣义士、才子佳人犹多;北国则沉陷于互相攻伐,战火连天中,几乎数不出什么著名的人物,除了前秦的宰相王猛,文韬武略,辅佐苻坚统一了北方,从而垂名史册外,再就要算是才女兼美女的苏蕙了,她的诗文辞句清雅,情感浓郁,表达方式往往又玄秘莫测,所以她的扬名则全在于那副玄妙的“璇玑图”。
到了婚嫁的年龄,经中间人提亲,16岁的苏蕙她毫无悬念地嫁给了前秦安南将军18岁的窦滔,顺利结成百年之好。出阁前,苏蕙满心期盼能遇上一位知情可意的夫婿,窦滔将军则生来一介武夫,骑马射箭、玩弄刀枪是行家,对苏蕙除了喜欢她的年轻美貌外,至于什么文才诗意他可是丝毫也无法留心欣赏。苏蕙大失所望也愈加地落落寡欢,还不时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胡乱冲人冲物发上一通脾气。窦滔起初还算依顺着她的。觉得漂亮的妻子,偶尔发发脾气也就是个性撒娇宽容宽容算了,可后来他遇到了西域长安出名的歌妓赵阳台,便知美女与美女之不同,随即娶赵纳作偏房。
苏蕙独自守在长安空闺中,日子稍长,便感到寂寞难耐。丈夫在身边时,不太能感觉出他的多少好处来,现在一离开,思念之情却是刻骨铭心,真是一日夫妻百日思啊!她不由得有些悔恨当初的负气了。时不时也回老家与惜日姐妹共制新花色的土布。那时,长安已有丝织绸缎,苏回老家也常梢带。因为丝很金贵,只能少许加在土布中,增加柔软度。时间长了,织得多了,对新丝调整就有升华的觉悟和调整的能力。很得乡亲旧姐妹们的尊崇。但是尊崇不能解决对丈夫的思念与过去自己性情的悔恨。悔恨之余,她便夜以继日地吟诗作文写作上千首来排遣孤寂的时光。一天,她心不在焉地把玩着一只精巧的小茶壶,壶身上绕着圈刻了一圈字——“可以清心也”,她玩着玩着,忽然发现这五个字不论从那个字开始读,都可以成一句颇有意趣的话。于是灵感顿至,她设想可以利用这种巧妙的文字现象,来构成一些奇特的诗。
这时,她正有满腔的幽思和深情想有抒发,现在又找到了这种奇巧的表达方法,于是废寝忘食地进行构思。构思既成,她又费了好几个月的工夫,把诗织在锦缎上,这副锦缎长宽都是八寸,上面织有八百四十一个字,分成二十九行,每行也恰是二十九字,每个字纵横对齐;这些文字五彩相间,纵横反复都成章句,里面藏着无数首各种体裁的诗,诗意多为倾诉她的思念之情。苏蕙把这副锦缎命名为“璇玑图”。璇玑——原意是指天上的北斗星,之所以取名璇玑是指这副图上的文字,排列象天上的星辰一样玄妙而有致,知之者可识,不知者望之茫然。当然,其中也暗寓她对丈夫的恋情,就象星星一样深邃而不变。就像图心中间小方9个字的图解:竖读为——璇玑图,始心诗,平苏氏;斜读就是——平心图。
“璇玑图”织好后,苏蕙派人送往襄阳交给窦滔。旁边的人见了这图,都不知其中有何含意,可对诗文不甚通解的窦滔,捧着“璇玑图”,细细体味,竟完全读懂了妻子的一片深情,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心有灵犀一点通吧!旁人询问其故,窦滔意味深长地说:“这是我家的语言,不是我家的人,莫能解之。”当即,窦滔派遣了一批人马,到长安接来了苏蕙。自此,夫妻恩爱日深,窦滔也渐渐跟着苏蕙学习诗词,两人常常一同流连于诗词的海洋中。赵妾也臣服在姐姐的才华中。并围配身上到处积极宣传。
苏蕙的“璇玑图”轰动了那个混乱的时代,大家争相传抄,试以句读,解析诗体,然而能懂的人寥若晨星。“璇玑图”流传到后世,又不知令多少文人雅士伤透了脑筋。唐代女杰武则天,就“璇玑图”着意推求,得诗二百余首。宋代高僧起宗,将其分解为十图,得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明代学者康万民,苦研一生,撰下《“璇玑图”读法》一书,说明原图的字迹分为五色,用以区别三、五、七言诗体,后来传抄者都用墨书,无法分辨其体,给解读造成困难。康万民研究出了一套完整的阅读方法,分为正读、反读、起头读、逐步退一字读、倒数逐步退一字读、横读、斜读、四角读、中间辐射读、角读、相向读、相反读等十二种读法,可得五言、六言、七言诗四千二百零六首;每一首诗均悱恻幽怨,一往情深,真情流露,令人为之动颜。
总计八百四十一字,没有标点的“璇玑图”全文如下(读时须排列成横竖各二十九行的方阵):
http://s15/bmiddle/61efa8f1x75a8d1c5970e&690秦女苏蕙(长篇小说)" TITLE="织锦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