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人│惠女曾梅霞:引领更多人穿着惠女服饰,传承惠女文化
曾梅霞
梅花香自苦寒来
籍贯│惠安
职业│文旅工作者
兴趣│摄影、画画、舞蹈、唱歌
丽人│印象
丽人│对话
商报记者:做有关惠女文化的相关产业,您当初是如何萌生创业的想法的?
在那段期间接触到了一些摄影师,他们在街上看到的都是老年人在穿惠女服饰,没有年轻人在穿,就很惋惜,说再过十年二十年,惠女服饰可能就要消失了。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我身为80后的惠安女,从小看母亲做传统衣服,却没有传承工艺,现在老一辈都面临失业,我的心中很感慨,于是我就萌生出发扬惠女文化的坚持与信仰。
商报记者:作为惠女服饰的传承人,您认为惠女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还需要怎样的努力呢?
关于惠女服饰
让汉服“立”起来的惠安女
大岞村的惠安女,保留着清朝服饰上衣下裤的基本形制。上装大襟右衽,弧形下摆,绣花袖口。下装大折裤,穿着时将腰部折叠缅向一边,以细绳绑扎,再系以银腰链或腰带。她们通过叠穿的方式,来增加服装的层次感。她们配戴碎花头巾,来踩准女性温婉穴位,来穿出绿色田园感。在色彩的选择上,她们喜好浓重标识,对比强而不俗,突出鲜明的中国元素。
THE CULTURE
她们喜好五色,蓝、黑、黄、绿、红是她们的五种主打色。对应中国元素的五行。蓝是蓝色的上衣,既与海水打成一片,又让天空更为柔软。黑是黑色的大折裤,让脚踏的黑土地有实沉感,让夜色并非漆黑一团,而是具有纹理的。黄是亮黄色的斗笠,是金色的阳光与沙滩,是金黄的手链,是美好亮堂的生活。绿是草绿梳子,是翠绿花点头巾,是“风乍起,吹皱一池的春水”。红是头花,是腰带,是蝴蝶结,是袖口,是在贫瘠沙滩上也能开出美丽花朵的月见草。
古典与惠服艺术的融合,更加彰显文化魅力
惠安女服饰,这一高彩度、高纯度,这一长短不同、材料不同、花色不同,以示丰富性的组合搭配,是活生生的乡土文化教材,是摄影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画家表达海滨景象画龙点睛的主体。她们,无论是俯身刺绣,还是晒网织网,还是扛运石块、其妙曼的身姿动态,在摄影师的镜头下,在画家的笔触下,成活,成精,成品。
穿上这样的服饰,在海边行走,是用来诠释女人是水的,有一股闪亮的光,在腰间流淌,在汪洋中释放,周遭,只剩水声在流淌。在这里拍摄,场景可以简单到只需一面石壁照眼,外加一轮蓬勃弥漫的落日配合,水光人影,便有了云垂海立的气势,清新又明亮。骊歌,自自然然地便在海面上,在磐石上,在沙滩上,飘起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