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要回泉州过年了

我们的节日
世界很大,我们很向往
风吹雨打要抗过
江河湖海要闯过
但,对不起,就在现在,就在此刻
我要回泉州过年了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泉州的孩子
回家过年吧
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
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
泉州的孩子们
回家过年吧
这里不仅有你熟悉的土地
还有浓浓的年味儿
在泉州
有一种年味儿叫筅(xiǎn)尘
筅尘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是小年,也是闽南一带的“筅尘日”。这是年终的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
有一种年味儿叫蒸“碗糕”
蒸“碗糕”
为过好春节还要在除夕前蒸“碗糕”,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有发财、发达的寓意。而且,米粉发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顶部会裂开,寓意“笑口常开”,象征全家幸福安康、欢欢喜喜。
在泉州
有一种年味儿叫贴春联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联”,过年的门联都是红色的,贴上了春联意味着来年春意盎然,红红火火。
有一种年味儿叫围炉、守岁
围炉
除夕之夜,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这是中国人的共同传统。而在闽南一带,全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称为“围炉”。早时由于泉州侨乡外出谋生者甚多,回家过年吃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是全家人最为幸福快乐的事。
“围炉”很有特色,也很讲究。吃年夜饭时,要“添碗筷”。就是说,桌上的碗筷一定要成双,要多摆上几个碗、几双筷子,为还没有回来的亲人准备着。有些外出经商或打工的亲人无法回来过年,多添副碗筷,表示家人对其思念之情。
守岁
“围炉”后,大家喜欢坐在一起聊天,等着新年的到来,这个过程,俗称“守岁”。
有一种年味儿叫跳火群
跳火群
除夕夜“围炉”以后,有一项重要活动是咱泉州人少不了的,那就是“跳火群”。民间认为“大人跳入来,年年大发财。小孩跳出去,欢喜无忧虑……”既寓意来年生活红火,也有驱邪避灾之意。
有一种年味儿叫压岁
压岁
压岁钱不在多少,用意是镇恶驱邪,保佑平安。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
有一种年味儿叫敬天公
敬天公
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
子正之时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
年会祈福
有一种年味儿叫拍一张全家福
全家福
以前,每家每户的老屋里,都会有用相框装裱的全家福,看着几代同堂的温馨场面,整个家庭就充满温暖、和谐与快乐。尤其是当孩子们都长大了,离开家的时候,每当看到这幅温情的家庭照,父母就不会有失落的空巢感觉。
如今,过年时依然会拍全家福,花样变得新奇,寓意也更加美好。
在泉州
还有许多许多的情怀
是我们无法用简单的言语来抒发的
我决定了
我!要!回!泉!州!
冬日暖阳中,年在我们的盼望中慢慢的临近了,在外奔波的人们收拾好行装,在家乡的亲人的祈盼中,归心似箭地踏上归程,朝家的方向而行,赶在除夕与家人团圆,过一个欢欢喜喜的中国年,共度幸福盈满的新春佳节美好时光。
本文综合整理于网络
编辑:惠女风情园(泉州海之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