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惠安女曾梅霞
惠安女曾梅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9,352
  • 关注人气:19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东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变异】之族群起源

(2015-01-30 14:37:39)
标签:

大岞村

惠女风情

惠女客栈

摄影基地

曾梅霞

分类: 惠安女服饰变异
引言
 
惠安女形象及其服饰由于其绚丽多彩,再加上奇特的长住娘家的风俗,引起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关注。在我们的研究之前已有许多学者从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这些研究的帮助和启发下,我们拟从美术学的角度对惠东服饰的传承和变异作一番探讨,因为这方面的研究,是惠女服饰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又因为服饰是没有文字的历史贡献,只有再加上美术学或者其他新学科的研究,才能使我们得以更多的角度,用一种广阔的视野,科学地树立一个完整惠东妇女的形象。文本拟提出我们自己的一些看法。在这些看法中,我们查找一些有关资料,用一些图片资料来印证我们的观点,有时我们也曾想到,这种印证本身是否可靠,是否我们在制造一种说法,因为围绕着惠东族群衍变在学术界仍然有着不同的看法,在族群起源含糊不清和缺乏明确清晰的文字记载的语境下,这种研究本身就显得薄弱,为此期待考古学的新发现,对我们的研究的补充,同时对本文的充实完美将会有帮助。

【惠东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变异】之族群起源

本文中我们仍然用一种实证的逻辑,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更强调一种相互影响,显然对族群心理变化缺乏解释的依据,但这种障碍并不妨碍我们依据自己的观察和分析来建立或者说建构整个惠东服饰的变化过程。

【惠东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变异】之族群起源

惠安县地处闽南,与台湾隔海相望。我们所指的惠东是福建惠安县东南部,它的行政区域为现在的净峰镇、崇武镇、小岞镇、东岭镇、东桥镇、涂寨镇、山霞镇。惠东妇女服饰并不是说上述区域所有妇女服饰都一样,而是其中一部分人着此异服。在现代社会里,由于交流的互动,外出打工就学妇女的逐渐增多,上述奇异服饰着装之人越来越少。惠东服饰的特点在于妇女部分,男子服饰无任何特殊之处,故略为不计。惠东妇女服饰因为近几十年社会变迁的缘故,一些文物级服饰已遗散不见,我们的大部分实物照片,大都参考惠安博物馆所藏物品和我们所做的田野调查。

【惠东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变异】之族群起源

族群起源
   这个问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它涉及到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也是如何对惠东族群定性的问题。
有一些学者认为惠安东部之所以产生这种服饰,在于惠东族群起源于少数民族,是因为惠安东部曾有古百越族的残留痕迹,古百越族后衍变为许多少数民族。如,惠安东部族群应该“是百越时代生活于福建沿海地区的是为闽越族群”。 “宋代,中国的东南滨海而西至云南大里,一气相通,都是峒民……蝴蝶发式是当时的族微或图腾,是新石器时代的残遗,亦是古越人的残遗。” “……而且在某些风俗习惯上也有相近似,类似长住娘家的民族有顺德布依族、苗族、藏族、黎族、高山族……百越之后裔,惠安更是百越之首闽越之腹地,同百越这些土著少数民族比,北方、中原的华夏族形成开化为迟,特别有饰齿习俗,因而惠东南应是百越之一支——黎族。”这些学者的观点并不排除惠安族群的百越族身份。其实就族群的原始起源,百越族是毫无疑问的。

【惠东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变异】之族群起源

而且在我们福建也存在着一支由百越土著衍变而来的少数民族——畲族。所以认定惠安族群有少数民族“嫌疑”是完全可能,而且也有旁证,因为惠东族群和畲族这些均是古越族的后裔,毕竟同宗同源,在某些方面也大同小异。但这种分析探讨在于缺乏对整个历史多民族交融的可能的一种历史理解,而整个中国历史和民族史的框架,已显示了一种纯血统、直线式的演变已被超越了,就地理范围来说,相互渗透并不存在隔阂,而在于何时何地发生何种事件。汉化从一统中国的秦始皇时代起,就已逐步加快了步伐,所有零碎的故事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百越族的衰落,华夏族的南逼,使当时群居在各地的土著,在原始起源上保持一种清晰的线路变得十分不可能了。

【惠东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变异】之族群起源

但无论持何种说法,我们刚刚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任何民族,特别是中国的民族经过迁徙、融合,民族本身的特点将会逐步减少。在惠安东部这种类型的地区,它不同于西南边疆的崇山峻岭之中的封闭的民族,外来的文化影响,外来的移民,互动的人文冲突、融合,以及人口的变迁使然,使其单独成为一种民族的可能性大为削弱。“唐末以后,泉州人口从增减的不稳定转向稳定增长……到宋元丰年间(1078-1085)中……”④(王铭铭,1999)。王铭铭在《逝去的繁荣》一书中曾写道:“闽越人的原有经济类型包括随山而居的狩猎——采集和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沿海而居的自然渔业以及平原地区初步的小型农业。华北汉人自三国后入闽以来,把华北的农业生产方式带到了当地,对这个区域的土地进行了开拓,随着汉人农业的逐步传播,闽越人的的原始经济类型渐渐被取代,同时随着汉人人口的大量繁殖,闽越人的人口逐步边缘化,最后或在山区部分汉人结合变成边缘族群,在平原地带完全被汉族人口取代,甚至在血缘和文化上均被汉化了。到了唐初,从华北移入该地的汉人逐渐成为该区的主要居民。”虽然,族群研究许多问题是可以从民族学、文化学方面得到解释,但在这里我们注意到王铭铭博士所提到的一个词汇——“边缘族群”(王铭铭,1999),于是我们就可以把惠安崇武这个例子作为代表。由于惠东毕竟是古百越族生存之地(这点上已有考古学的佐证),原土著结合于南迁的汉民,血统上肯定是部分同化为汉民,加上是多个原住民族的共同影响,那么我们在研究惠东服饰和部分奇特民俗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解释,同时古南迁的人士也是各种混合的民族,其中也有洞庭湖畔九江一带的古越族,也有浙江会稽等地来的土著,华北河南等地来的华夏族,这些诸多方面的影响,再加上原住地土著近似顽固的生存方式、文化表达方式,使这种汉化或者同化显得并不那么彻底,也是该族群产生一些文字史料上均有所记载。如《崇武所城志》记有:“祠边苗裔初官籍,……”“莫取邻家会稽妇……”“黎女遥看识汉幡,……”“西来士马寂天喧……”

【惠东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变异】之族群起源

对闽越人的来源复杂一说我们也表示同意,但惠东人士是闽越混合后产生的族群,还是土生土长的族群?我们是比较倾向于前一种说法。“闽越叛乱未成而被除国徙民,因而有学者以为‘处江淮间’就是九郡东城县及临淮郡开陵县地,并有一部分闽越人被徙于济南郡和会稽郡无锡县一带。”⑩(徐心希,2000)。这些也许迁徙到闽东南,也许有一部分迁徙到西南边陲,所以在我们后面的篇章,将会有许多西南民族与惠东族群近似的例证。当然,我们从这一带的考古发现的纹样上也可以找惠东乃至闽南一带有古闽越族生存的依据,况且它们同处一个文化类型——几何印纹陶文化:“几何纹中,曲折形、锯齿形、叉形、网月形均从百步蛇背上的三角纹变化而来的”11(何延瑞,1999)而古百越族的图腾崇拜是蛇种,惠东土著人带有一种闽越血统是无可置疑的。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会稽,制定一系列移民政策,置于余杭,置于南海,正因为这些相关因素的存在和支持,加上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古闽越有部分部落是会稽、湖北一带南来的,是否有一支来惠东虽然待考,但由于海南黎族也是南下迁徙而去的,又与惠东服饰在某种程度上同宗同源,故才有人会认为惠东族群是海南黎族的一支。我们认为其实并不能这样简单的认断,有相似的地方,只能在同源寻找依据,因为在随后的年代,他们其实已经是两个并行的族群了,已经再没有任何亲缘上、文化上的联系了。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假设,就是公元前135年闽越击南越所造成的后继影响,把当地土著的一些文化因素带回来,形成潜层次文化意识及符号。

【惠东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变异】之族群起源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初步认为,从秦始皇汉武对百越民族的征服到唐代对土著的“唐化”,再到三王入闽等,隐约闪现出一条主线:“在区域族群人文互动过程中,作为海洋人文化代表的惠东族群不断固持自己文化的一面,保持在汉越交争中不俯首称臣的海洋文化英雄本色,而同时又尴尬地扮演了汉文化的俘虏,使得汉越族群的人文界限越来越模糊。”12(蓝达居,1999)。

【惠东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变异】之族群起源

我们在确定一个民族的定义,需要许多前提,但最根本的是它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文字,自己心理结构和风俗习惯,但就服饰方面或者某些习俗的接近,还是不能定义一个民族。从惠东族群这里我们只能说它有多元文化的影响,而汉化的闽越族可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东汉初年汉民族的入闽,就开始血统上的汉化,这个有姓氏为证。13(徐心希,2000)历史上也有记载,三国时期山越人从浙南、闽北、闽东南下,这个也许能解释畲族与闽人,惠东人的关系,而畲族又受河南、光州的影响,华夏族的入闽带来的是土著文化与华夏文化之间的冲突、融合。而在这个形成过程中,两晋的永嘉之乱,是入闽汉化的最为关键时期,也许这个时期就是我们推断惠东妇女服饰起源轮廓的一个模糊基点。古闽越族的各残余纹样、习俗,或多或少地从一种文化的深层中泛浮起来,走到浅层上,走到表面上。我们的推断如果不是建立在惠东族群是百越土著的一支或支系,是闽越族的残余,与西南各族迁徙前同宗同源,闽越其实属于“南蛮集团”,接近“苗瑶系”(虽然是经历的汉化,汉族的成分更大了)的基础上,那么我们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惠东服饰与西南少数民族服饰之间存在着那种微妙的渊源关系以及文化的“同质性”。

【惠东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变异】之族群起源

本文来源:【凤舞惠安】 作者:黄坚
编辑:大岞惠安女民俗创作基地-曾梅霞   
摄影:大岞惠安女民俗创作基地-曾梅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