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

(2010-06-24 20:58:32)
标签:

崇武古城

惠安女

摄影基地

写生基地

住宿

旅游

分类: 惠安女服饰赏析
 惠安女打扮,历来重视腰及腰以上部分.而腰以上的装饰,又以头饰最为突出.花样繁多.这也许就是源于她们那句"头面如门面"大俗话的缘故吧.现以大岞女的头饰为例加以阐述,其既有场合之分,又有年龄之别.

场合之分,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是结婚,办喜事,或出门做客等场合.其时头饰以"喜"字为红线,讲穷鲜艳,丰彩,着意烘托喜气洋洋,妇女则梳"大髻",插上各式各样的银饰品,有髻模.扁白各一支,头尾档两支,上下股两式各四支,寻匾一支,福字两支,梅花带链两支,银插子一支带三条链子,间以各种色彩和样式的绒花,把头打点得犹如一个春意盎然的小花坛. 同时用一条五尺的黑丝巾从髻边向后与衣沿等长,巾的两端再用三寸宽的黑帛接上,并借绿丝线绣成各种花纹图案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大岞区域30-40年代的圆头髻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 小岞区域清末到30年代的贝入只髻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 大岞区域清末-30年代的目镜头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小岞区域20-30年代的双腰头

 

二是平常居家.这时的头饰惯穿一个"简"字,讲究简洁.实用,但绝不随随便便.妇女往往插上少许饰品和绒花.头上盖一块黑帛做面,里面缝一层黑粗布拼凑的长方形罩,长一尺,宽八寸,俗称"巾仔"套于头顶,用三支竹子撑着,一半伸出于前额,同样用黑帛做成羊角似的三角形竖于头顶,尖部缝1.5厘米的红色织带,若是丧偶或父母逝世者,织带则改用绿色或者黑色,那黑丝巾叠成剩下缝有两道绿色的巾端于髻的两旁.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大岞区域清末-40年代的大头髻图片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小岞老年人60年代-现代的螺棕头

  

三是住娘家或守寡时,这时一般恪守一个"淡"字,清淡不梳髻,亦不插银饰品或绒花,把头髻尾部卷起,一半在黑巾里,一半露在巾外,状似一束面线,俗称"褶职".前者表示无拘束,后者强调守节.

      以上头饰是清未和解放前的年代装扮.现在老年人已经很久不用,年轻姑娘更加陌生只是在1987年崇武建城600周年纪念活动举行踩街时,崇武城郊妇女仿古近代惠安女盛装表演时再现过,那真是一次淋漓尽致的炫耀和展览.

年龄之别,可分为老年,中年,青年.

     老年妇女.她们在脑后梳一发髻,近似长方形,然后套上发网.压平,左右各插一个别子,上方和中部各插一支黄金梅花,再围上一条五尺长的黑巾,在发髻边缠绕两圈,留着绣有绿色花纹的两端于身后,用饰着珠花的别针固定,并插上一对镶着五色绒花的大塑料花,发髻下方平行套一对硬布绣花,使整个发型既庄重大方,又不失秀丽纤巧.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大岞区域老年人70年代-现代的头饰(两边假发装饰中间包花头)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大岞区域老年人70年代-现代头饰.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大岞区域老年人70年代-现代头饰.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大岞老年人60年代-现代的螺棕头

 

中年妇女.她们以发型相对简单,在头上绾一束头髻,俗称"中扑".其前部横二三把弯形塑料梳子,一般为绿,红,黄三色,然后分两股合"边髻仔"编成两条辫子,在头顶横置一条.用别针固定,戴上花头巾.而夏天则梳"剪头髻",或把辫子分散在脑后两侧,或用假发散于脑后两侧,且不戴花头巾.整个头型简单易梳,朴素大方,颇符合家庭主妇忙里偷闲,力求简便的心态需求.

 

      青年妇女.她们的头饰总是不断体现适应时代,追求美,创造美的心计和胆识.年轻妇女一般剪短发或梳成两条辫子,头顶"中扑"高峰处横置一根用粗铁线外包几股黑毛线编成的弓形辫子,以金黄色毛线扎牢,辫梢系有金黄色毛线制成的穗.额顶仿"头髻"则是用塑料花珠子,皱绢编成的半圆形饰物.有的是用红纱巾叠成蝴蝶状,饰以绿毛线,白色花边.塑料蝴蝶,珠链等.还有些女孩子追求新意,别出心裁地用黑纱巾.白花边和珍珠链制成头髻.下面插上二三把梳子,粗大的弓形假使头巾向外展,似孔雀开屏,甚是透气通风.此为年轻姑娘夏天戴花头巾时,为减少闷热而想出的绝招,近年来,又有新花样,她们嫌头巾裹头难于显示风韵,就干脆用两束假发烫后扎在发梢,或挂于假辫上,略露出头巾外,让人以为是长发露于双肩.其维纱维肖酷似城市女子留的披肩发.

 

     解放后,发式又有新花样,少女喜梳双小辫,额前刘海在风中拂起,形似珠帘里的亮女.分外动人,已婚妇女则梳"双髻头""螺棕头".与过去比,较为轻巧,自在.然而发式千变万化,总离不了这个原则:以美为目标,删繁就简,适应生活.迎合时尚.已婚未婚的区别也就这样逐渐缩小.如过去出嫁女梳髻,不留刘海,现在,有的照样留刘海,新习惯也就成其为新的自然了.

       发髻形状,过去有一定像征意义.它既有美的追求,又可作为区分已婚与未婚女子的一种特有标现以小岞妇女发式为例说明之.

                                                                                                          (本文选自(惠安女的奥妙 )陈国华著)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

清未到解放初,儿童的夏天绣花虎帽

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头饰)
清未到解放初,儿童的冬天绣花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