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服饰赏析之-小摆设

标签:
崇武惠安女摄影旅游写生基地旅游 |
分类: 惠安女服饰赏析 |


这种小摆设和她们的其它饰物一样,既讲究实用价值,又不忘美的追求,并随着时间境迁而不断变换花样.
中间开口,两侧口可插入物件.开口两侧分别缀接一米长的绿色布,并刺绣简单花纹,四角配有四束黄色花穗.手提时,
手搭在"搭裢"中下方,两边口袋向手掌的左右两侧往下,偶尔也有搭在肩头上的.这是她们出远门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
因为,她们的衣服上无口袋,"搭裢"正好补充其不足,特别是回夫家,尽管住的时间差极短,可是一切换洗衣物都得装入其中,
更是显得离不开它,于是只好提着它步行三五里路,甚至更远的路途.解放前夕,每每于节前的黄昏或节后的黎明,
我站在崇武家门口,往往可见三五成群列队而过的惠安女们,她们提拎"插么",装扮特别,同奔夫家,同还娘家,
孩子们便好奇地尾随呐喊,有时还有个别捣蛋鬼做出各种恶作剧,而她们却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心一意加快步伐向着
远方的目的匆匆而去......
"搭裢"随着解放后服饰的变化而日渐减少,现在已经不用了.然而生活的需要却不可能匿迹销声,于是,一种新的装物用品
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沿用至今的小黄篮.它是一种直径八寸,高约五寸,平底圆形的竹制品,有盖,整个漆以亮闪闪的黄漆,
与头上的黄斗笠相映成趣,平添了许多丰采.于是,姑娘们总喜欢提着小竹篮上街市购买梳洗用品,或剪一块心爱的布料放进篮里,
随着电视进入乡村,有时还可见到小篮盖压住一张刚买的小小电视报,电视报在海风中沙沙作响,叩响局外人一串串甜脆的笑声.
或是哪个姐妹伴有幸养了小孩,她们便拎起小竹篮,里面放些糕饼小点,兴冲冲地给她送去真诚的祝福.这种祝福对她们来说,
却深藏着另一番意思,那就是用这小竹篮装回那些连自己丈夫也不好意思泄露的天机.早日如女伴一样怀上小孩----做妈妈,
名正言顺地入夫家长住......
小竹篮通常是拎在手上的,但偶尔也有看见被挂在竹扁担一头,高高地挂在半空,轻轻地摇晃,摇晃出人们的一丝疑惑:大乍,山霞
一带妇女,有不少人已随建筑队闯荡过厦门,深圳和大江南北,而大城市妇女们时行的花式提包,小巧拎包,
为什么对爱美的她们一点也不引起兴趣?这也许就是俗话所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同时,这也证明了她们的审美观有着
固有的基本原则,绝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一时影响而轻意改变自己.
名为"搭裢",俗称"插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