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是中国体育发展的起点、还是终点?

标签:
全运会山东体育 |
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于今晚在山东省济南市奥体中心拉开了序幕。本届全运会是08奥运后、祖国60周年华诞之际,国内最为盛大的比赛大宴,更是全国人民最为期待的赛事。经过前十届全运会的成功举行,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体育强国行列。这是全运会带来的结果,更是全国人民矢志不渝、忠实参与的结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全运会目前的参赛模式还能适应未来体育的发展方向吗?
200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60周年华诞,但是我们的体育事业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从中国男篮在亚锦赛决赛中的失利、到斯杯上的数次被绝杀,从中国女排亚锦赛决赛输给泰国、到中国男排亚锦赛上的最差战绩,加上中国男女足的扶不起的阿斗们,一幕幕伤心的眼泪敲打着我们的心灵!造成这种状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想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所谓“金牌赛事”太多了,该重视的重视了、不该重视的也重视了。
以女排为例,在已经结束的第十五届女排亚锦赛决赛中,中国女排以1:3输给了泰国队,位居亚军。这是自第十四届届亚锦赛以来,中国队连续获得的第二个亚军,在亚洲由曾经的凤凰变成了如今的小鸡。实际上,中国女排自04雅典奥运会后,一直呈现下降趋势,青黄不接是中国女排这些年存在的严重问题!其他的,中国男篮、男排、男足、女足队员们的面孔同样是那样的熟悉。即使在亚锦赛上刚刚夺冠的中国女篮姑娘们也还是那几杆老枪。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下届亚锦赛,中国女篮也会步他们后尘的!
全运会作为我国自己的运动会,出发点本来是全民健身、为后备力量储备人才。而现在每个省为了自己的金牌任务,依旧使用那批有经验的老队员,致使年轻队员无法出头,这样继续下去,怎么可能培养出更多的后备人才?不青黄不接才怪!集中体现出来就是中国体育整体实力下降。
有人可能会说,体育局早就明文规定,严格限制全运会参赛队员的参赛年龄,如男足已经分23岁以下与20岁以下两个年龄段队员参加,不允许超龄队员参加了。为什么中国男足依然是扶不起的阿斗?我承认中国有关部门已经下发指令了,但谁又能相信我们的参赛队员的年龄有几个不是造假的?对他们来说,年龄可能连他父母都不记得了,何来23岁以下或20岁以下?每个省市为了自己的金牌计划,年龄造假已经不再是什么稀奇事了!
也有人会说,全运会必须要与经济挂钩,没有激烈精彩的比赛,何有体育带来的市场经济?当然,相对高水平的运动员参赛,比赛含金量确实会更高,会吸引更多的眼球。如果那样,还举办国际青年赛事做什么,如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等等。实际上,每一项赛事的举办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组织方的策划安排。只要策划好了,无论什么样的比赛都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更何况是全国运动会!
从现在开始,有关部门必须要规范全运会之类的赛事规则,不仅有参赛队员的年龄限制,让他们能够从小开始得到锻炼,从比赛中学东西、找不足,从比赛中收获经验、更好的看清自己;更要有合理的赛事策划安排,在比赛中营造更好的市场经济,使体育真正做到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