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2013-01-14 22:26:17)
标签:
杂谈 |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音乐,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爱学、愿学。
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二、教学分析:
由于学生还处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本学期在上课同时我要注意加强巩固音高概念、巩固学生对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的感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累积乐理知识。教材中的律动和舞蹈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节奏甚至歌词,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自编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1.演唱: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
(2)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
(5)能够背唱4-6首歌曲。
(1)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2)能够用打击乐器表现一定场景。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音乐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与他人合作创编简单的律动、集体舞歌表演等。
4.识读乐谱
(1)复习简单的节奏符号,并能创作简短的节奏。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5.创作实践
能够运用线条、色块或手势,来表现声音或音乐。
五、教学进度:
周次 |
课题 |
课时 |
第1周 |
注册 起始教育 |
1 1 |
第2周 |
表演《摇啊摇》 聆听《童年的回忆》 |
1 1 |
第3周 |
表演《小酒窝》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
1 1 |
第4周 |
表演《草原上》 聆听《草原放牧》 |
1 1 |
第5周 |
国庆放假 |
|
第6周 |
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聆听《草原巡逻兵》 |
1 1 |
第7周 |
表演《噢!苏珊娜》 聆听《同伴进行曲》 |
1 1 |
第8周 |
表演《原谅我》 聆听《船歌》 |
1 1 |
第9周 |
表演《小牧笛》聆听《小放牧》 表演《放牛山歌》聆听《牧歌》 |
1 1 |
第10周 |
表演《妈妈的心》聆听《妈妈之歌》 表演《唱给妈妈的摇篮》 |
1 1 |
第11周 |
聆听《小白菜》《鲁冰花》 表演《四季童趣》 |
1 1 |
第12周 |
表演《捉迷藏》 聆听《雪花飞舞》《樱花》 |
1 1 |
第13周 |
表演《钟声叮叮当》 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
1 |
第14周 |
表演《美丽的黄昏》 聆听《灵隐钟声》 |
1 1 |
第15周 |
表演《一只鸟仔》 聆听《对鸟》《空山鸟语》 |
1 1 |
第16周 |
表演《小乌鸦爱妈妈》 |
2 |
第17周 |
表演《桔梗谣》 聆听《丰收之歌》 |
1 1 |
第18周 |
表演《圆圆和弯弯》 |
2 |
第19周 |
考试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