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清代《广州港全景图》析广州海上交通

(2010-12-27 17:17:05)
标签:

广州港全景图

帆船

中西交通史研究

金行德

文化

分类: 学术会议conference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b305c40100nvpu.html

——国际视野下的中西交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

 

                           从清代《广州港全景图》析广州海上交通

                                           金行德

 

   《广州港全景图》(图一,以下简称《全景图》),是清代外销油画。作者煜呱(生卒年月不详),1840—1847年间活跃于广州、香港画坛擅长商港风景油画,《全景图》是其中作品之一。

   《全景图》,画长2米,宽0.88米,展示了西起沙面、十三行,东到海珠炮台、东平炮台,长达3公里的珠江河面全景,被媒体誉之为“广州清明上河图”。据考证,《全景图》的制作年代约为1845年前后,因为此时位于大沙头的东平炮台尚存。

 

    据笔者对《全景图》的研究分析,图上船只不少于311艘,船的类型有11种之多。这些船表现了广州港的繁荣、显示了广州海上交通的发达,是一幅广州交通的历史见证图。

    一、《全景图》中的船舶

众所周知,船舶是海上交通的载体,一切海上活动包括贸易、运输、载客、移民等,在古代都离不开船,人类有了船(广义的)才开始了海洋活动。

    广州建市两千多年,早在建市前的部族时期没有国家、没有城市、没有文字,但海上活动已是人类生存、人类文化发展的必须。屈大均《广东新语·地语》曰:“地至广南而尽,尽者,尽之于海也。”[1]又曰:“越人善用舟。”[2]广东,越地,“东南西三面濒海,海洋线曲折,其长度占全国之首。且港湾众多,可充良港。南海盛行季风……两种季风……为古代居民乘简陋舟楫来往于南海对岸的南洋诸岛国,提供了天然的方便。”[3]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古代沿海居民一直都活跃于海上。《汉书·地理志》详细记载有广东汉之前的海上活动。

    古代广州是沿海城市,居住于斯的居民自然自古就有海上贸易、移民、渔鱼等海上活动,这种活动直至当今未曾间断,正在和还在继续着。《全景图》正逮住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约1845年间)广州的部分海上活动。

《全景图》,11种船,311艘。其中最显眼也是当时最重要的、最大型的海洋商船是红头船(图二),共7艘。

    红头船

    红头船是粤东(通称潮汕)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建造的广东海洋贸易商船,是典型的广船中晚清时期的代表。初期(明末清初)多在粤东潮汕地区的樟林港一带建造,后来才因资源匮乏和清廷海禁转移到东南亚建造。《广东省志·船舶工业志》云,由前清开始“广东的海上商船统称红头船,这种船船头油红色。鸦片战争后继续存在的红头船,首尾上翘,首部饰以黄龙花纹,两侧画有黑白眼睛,故又称‘大眼鸡’、‘鸡目船’。”[4]“人们历来把红头船当作清代潮州从事远洋贸易的商船,大多数潮籍华侨就是乘坐红头船到海外谋生,寻求发展红头船曾经是中国同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各地华侨同祖国联系的纽带。”[5]由此可见,红头船是在不断的海洋贸易中发展起来的,事实也正是如此。

    由于海禁,清廷对造船有严格的限制,因此曾经是潮汕地区自造的红头船难以取得发展。也令广东的海上交通受到了制约。但是,华侨、商人在贸易中看到了东南亚国家的商机,以商人独到的获利眼光,以当时清廷正需要大量进口大米的时机,以申请进口大米为契机,随同大米一起从南洋运回象牙、珠宝等奇珍异宝;犀角、肉桂等贵重药材;暹绸、胡椒、香料、番藤等当地特产;柚木、桑枝、铁力木、盐柴等“压载物”。运往南洋的则是陶瓷、潮乡、雕刻件、蒜头、麻皮、菜籽、人参、鹿茸、兽皮、丝绸等受东南亚欢迎的货品,在泰国大量订造红头船。事实上,当时中国的木质帆船也是只能来往于东南亚——中国航线。由于福船过早衰亡,退出南海航线,红头船成了清代对东南亚贸易、和国内重要贸易的主力。可以看到,《全景图》上七艘红头船都处于空载状态,等待着装货远航,而忙碌着的是那些双桅商船和单桅或内河转运船只,这些船承担着部分远洋、及沿海的转运和内河的转运,它们来往更为频繁,穿梭于河海网络,把几十万吨各类货物送往省内外各地。

    双桅帆船

    广东的双桅帆船基本上也属于远洋型,这是因为清廷对造船的限制——只准建造双桅帆船不准建造三桅帆船的结果,同时在沿海和内河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尽管双桅船在抗风能力、装截能力稍逊于三桅大型帆船,但它们主尺度的优越性,属于多功能河海型船。

    《全景图》的中部(图三)和右部各有一艘表现得较清晰的双桅帆船。笔者在《全景图》中仅能找到的双桅帆船(货、客船)也仅仅是这两艘,以其船型来看,该两船干舷较小应均为河海船,近则为内河转运,远则可往珠三角、粤东、福建一带,甚至北上江、浙、山东。十九世纪中期,清廷的通商政策及《南京条约》,但五口通商的重点上海等却“尚未准备好”,所以广州港的贸易压力还很大,货物的转运任务极重,

沿海的转货任务主要就落在双桅商船身上。笔者以为珠江河面之所以仅只看到两艘,其原因也由于繁忙的转输。

双桅帆船在船舶本身的主尺度显然比红头船小,笔者按图测,图三的双桅船,船长约12米,主桅高约9.4米,按通常主桅高度与帆船船长的比例,说明画家所画出的双桅船尺度是合适的。据史述,在广州作为一口通商之埠期间顺德县陈村的帆船红单船(头艋)是性能最佳的海船,因受制于海禁规定,笔者认为这批陈村头艋大多为双桅帆船而服务于河海运输。

    单桅帆船

    广东境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干流和支流据统计多达600多条,内河通航里程按解放前的数字也达13000多公里。这么多河流如此长的通航里程,给广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全景图》能分辨并不计可能被遮掩的内河通航船只和单桅航行船只多达218只,在3公里珠江的河面上其密度是空前的!乾隆三十四年(1679年)英国人威廉·希克感叹说:“珠江上船舶运行忙碌的情景,……河面的帆船形式不一,还有大帆船,在外国人眼里,再没有比排列在珠江河上长达几里的帆船更为壮观了。”[6]80年过去,这种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将来自海内外的各类生产、生活必需品迅速转送省内外、海内外的大军,足以证明人民的生活绝对离不开水上交通和船,船是货物运载不可缺少的载体!

    图四是《全景图》中两艘相泊的载货单桅帆船,简易的船舱内载有几名客商,也许这些是货主或者旅客,船的上下四周有忙碌着的船工。作为单桅船,笔者认为这是两艘尺度较大的船只。据测,图四所示的单桅货船,其上层舱长超过船长的2/3,桅杆长于舱,达船长的0.7,也是在理的海船设计。船只采用软帆,帆的尺寸比例也比较合适。笔者按图示比例计算该船船长约16.2米,桅杆长(甲板至桅顶)11.3米,其量级超过了上述双桅帆船,是一艘适宜航行河海的单桅帆船.图五是正航行于珠江的单桅帆船,它也明显地具有广船的特点:尾高首低,尾部上翘出艄,扇形帆,开孔舵(放大可见舵开有菱形孔),从船型我们认为该单桅帆船可航行于沿海。泊于北岸的不少船只也树着单桅待航,这许许多多的单桅船犹如嗷嗷待哺的婴儿等待着装货,一旦“哺”足,它们就能发出强大的能力,极速把必需品送往目的地。

    二、忙碌的广州港

资料表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虽也开通其它四个通商口岸,但这些港口尚处于初期阶段,未准备就绪,所以当时广州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始广州为唯一贸易港,近百年的贸易使广州有着牢固的基础,因此大量的进出口物资,每年几百艘船舶,数十万吨商品都需在广州港集散,往来全国各地,和转输海外。据《广东航运史》改编黄苇《上海开埠初期对外贸易研究》[7]统计表,在1845年左右广州港进出船只及货物如下表:

 

    年   

      1844

      1845

      1846

      1847

    艘  

       602

      ——

       601

       622

    吨  

      282227

      ——

     256925

     248901

 

 

    看看1845年前后广州的贸易额可以了解广州港内这些船舶该是何等忙碌:

    《清代广州十三行纪略》云:“1845年,广州出口茶叶693033担,占全国茶叶出口的95.3%。1844——1849年,进入广州的外船为2987艘2072733吨……到香港的外船902艘,其中有一半是在香港卸货,用小船转入广州十三行地区进行贸易的。”[8]

    魏源在《筹海篇四》亦曰:“道光十七年(1837年),广东与英夷贸易出入之数计之:湖丝价银六百五十九万元,茶叶价银千有四百万元,白礬、串珠、樟脑、桂皮、磁器、大黄、麝香、赤布、白糖、冰糖、雨繖百二十二万六千,共计英吉利船所购出广东之货二千一百八十一万六千元。其入口者:棉花八百二十二万元,六十七万七千石。洋米二十三万八千元,二十一万石。大呢百五十五万元,羽纱四十万元,哔叽八十万元,洋布七十万元,棉纱七十三万元,千有八百石。水银二十三万元,二千石。锡二十九万五千元,万五千石。铅八万九千元,万四千石。铁四万八千元,万六千石。硝七万五千元,共万石。檀香、乌木、象牙、珍珠、胡椒、沙籘、槟榔、鱼翅、鱼肚、花巾、洋巾计七十一万元,共英夷进口货千四百四十七万八千元,少于出口货银七百余万元……弥利坚国是岁出口之货:丝绸七百五十万元,茶叶五百十九万八千元,十二万余石。丝棉、葛布、磁器、蓆、糖五十七万九千元,共计千有三百二十七万七千元。入口洋货三百六十七万元,内有洋米八十六万元,洋布四十五万元,白银四十二万元,价最钜。计少银九百六十万元……他西洋诸国出口入口者,约计二百万元。……”[9]

当时的国情是广东进出口货除洋船自运以外,依靠的都是广东船。而资料表明此时广东海洋船舶的保有量约为1600艘,总吨位约为20万吨,单船载货量为300——500吨,由这样的船只组成的运输船队排列于珠江河面,来回穿梭,承担上述货物转进出,哪能不是一个忙碌、壮观的场面呢!

    三、广州海运的衰亡

看似异常兴旺的广州港,却是好景不长,正在走着下坡路。笔者认为广东海运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西方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快速提高了西方的造船技术,先进的西方航海船舶取代了原来占有航海优势的清代已经落后了的远洋商船;

    2、五口通商,上海港的迅速崛起和发展;

    3、 广州十三行的覆灭,严重打击了广州的海外贸易。

    欧洲的工业革命为造船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材料,欧洲多国建造出结构、技术先进的远洋船舶和利炮,开创了西方向海外扩张的时代。他们看准了印度洋、南海沿岸有巨大商机和文化技术落后的国家,他们的殖民主义迅速膨胀。先进的远洋船舶横行印度洋、南海,击退了该地区名噪一时的清朝船舶。与此同时殖民主义者将鸦片输往中国,一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更由于长期海禁抑制了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清朝让船坚炮利掳进了屈膝的半殖民地、受制于人的境地,海洋贸易拱手奉送给了西方列强。因此,即使有再壮观的珠江河面船队也已落伍,也必定被淘汰,而走向衰亡。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不得不签订屈辱的中英《南京条约》,条约的内容之一是五口通商,即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对广州而言,虽有一口通商的基础,五口通商之初广州的吞吐量还远在其它口岸之上,但是商人的投资大量转移,上海口岸的发展异常迅速。加以英人从《南京条约》中获得了“最惠国待遇”,使广州实行了100多年的行商制度被废除,结束了广州十三行的外商贸易。没有贸易即没有水上交通,七妇难为无米之炊,海运走下坡路,进而衰亡。

    四、结束语

    船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载体,它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战船用以守海防、打击走私,也可以是掠夺别国的交通工具。商船,用以航行海内外朝与进行贸易与运输,繁荣经济。特种船可以提供各种需求。但是归根结底船舶是一种载体,一种交通工具。《广州港全景图》也给我们描绘了这一点。

    唐宋元明以来,盛极相当历史时期的中国造船、中国船舶走向衰落。广东、福建大规模造船,尤其是明末清初,国人为了反清复明、郑成功退守海岛、收复台湾,清廷为了镇压国人、消灭反清力量实施海禁和焚毁船舶,造船资源受到严重摧残,以致消失殆尽。清代中后期不得不借助东南亚的造船资源和力量,但仍受到严格限制。严格的闭关自守,西方的先进技术进不来,自身又禁锢,造船能力和技术不进则退。“鸦片战争中……中国水师船只几乎均为中小型木质帆船。”[10]“1840年5月16日林则徐检阅海军……大多数船只宜作沿海航行的沙船,作战能力很弱。”[11]即使已经了解了自己朝不保夕的海军实力而仿造西方战船,也仍只注重守海防,建造中小型船舶,船舶的衰亡,导致广东的海外贸易、水上交通完全被洋人所控制、所代替。  

 

参考文献资料

[1]屈大均  《广东新语·地语》中华书局  1985  29

[2]屈大均  《广东新语·舟语》中华书局  1985  478

[3]叶显恩“福建与中国海洋文明研讨会”《中国国家地理》2009·4  34

[4]《广东省志·船舶工业志》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65

[5]阿里巴巴商人论坛“红头船历史”:“潮州红头船”

[6]陈柏坚《广州是中国经久不衰的外贸港市》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发祥地研讨会论文汇编》第22页

[7]转引自  蒋祖缘《广东航运史·近代部分》人民出版社  1989  25

[8]李国荣  林伟森《清代十三行纪略》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  118

[9]魏源  《魏源集·下》筹海篇四  中华书局  2009  881

[10]张睎海《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兵船》《船史研究》1987  25

[11]张睎海《鸦片战争时期的中国兵船》《船史研究》1987  25

 

http://s3/middle/61ebcc38x986118dee522&690

http://s5/middle/61ebcc38x98611b123804&690

http://s8/middle/61ebcc38x98611d2c68a7&690

http://s2/middle/61ebcc38x986120f34e0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