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4/mw690/61eb9f9fgda71640908b3&690
千古落寞隋炀帝
易水 2013/4/16
近日在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村曹庄
“后头山”发现隋炀帝墓。墓室简陋狭窄,南北长为4.98米,东西长为8.22米,墓室深度2米多,占地面积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墓志斑驳,依稀辨得:“隨大业十四年”“帝崩于扬州”“于流珠堂”等字样。千古帝王,身后萧索如此,令人唏嘘。
其“炀帝”谥号,为唐高祖李渊所加,意为“去礼远众、逆天虐民、薄情寡义、离德荒国”,盖其墓为李渊后所立。史料记载,隋炀帝死后,初由萧皇后葬于江都宫流珠堂(与墓志相符),后大将陈棱感念其恩,葬于吴公台下。后唐高祖李渊以帝礼将其陵迁至雷塘,但今墓地却在雷塘5公里外的曹庄被发现,我想这与萧皇后应有密切联系。萧皇后,兰陵萧氏,父为西梁孝明帝萧岿,后被杨坚选为晋王杨广妃。萧后婉顺聪慧、知书达礼,深得众心。炀帝遇害后,先后流落于宇文化及、窦建德、东突厥,李靖灭东突厥后回归长安,深受太宗敬重,于贞观二十一年去世,以皇后礼与炀帝合葬扬州。我想,墓址的偏移可能是唐太宗再次迁墓所致。
公元618年,在江都行宫中的杨广,面对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的政变,独自在铜镜中端详感慨:可惜了一副好头颅。雄心未已竟,天下已纷争,大业十四年,功名遂成冢,此刻杨广,面对一生的壮阔波澜,不知有何感想。
灭南陈,定天下,北破突厥,南平叛乱,西巡定边疆,三东征高丽,行政安南,两度琉球,功业何输秦皇汉武。
荣修修文殿,特设秘书省,藏书37万卷;首开科举制,破除门阀制,创千年文士风;迁都洛阳,修大运河,启万年之余利,大业堪称第一人。
饮马长城窟,春江花月夜,启盛唐之音,为唐诗之主,才情不让李杜。
真的一副好头颅!
隋炀帝一生壮志,四海碌碌,整日殚精竭虑,谋划大业,绝非后人所言“荒淫无为”之主,却得千古恶名,何哉?说到底,就是急于求成,妄图于有生之年求得盛世繁华,无奈民力有竟时、天下不同心,只换得“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最后竟连身家性命也不保。但其功业却千年不绝地流淌于中华民族历史的血脉里,所谓“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正如纪录片《大隋王朝》主题曲所言:“文质彬彬,威风凛凛。只道是并吞八荒,功盖万古;横槊赋诗,笑傲前尘。却不料,南征北战竭民力,予雄予智失民心。眼看着,如画山都丧尽,好头颅也与那诗歌肝胆分。只落得,一代英雄归黄土,几行烟柳掩孤坟。这才是,运河悠悠连今古,载舟覆舟俱凡人。”
隋炀帝,英雄未酬志,千古唯寞寞,最后只成了历史长河中的一声叹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