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操纵中国股市的铁三角不破 股民利益难保(转载)
(2012-08-03 17:46:58)
标签:
阿尔伯特大盘大盘分析房价股票股票/财经/理经济热点理财人文杂谈 |
分类: 股票、财经、投资 |
郎咸平:操纵中国股市的铁三角不破 股民利益难保
我告诉各位,现在的中国股市,一方面,应该说还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我们的投资者,也就是买股票的人,实际上不应该叫投资者,更多意义上,应该是投机的成分更大。另一个方面,机构投资者与主承销商之间基本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能有很强的利益联盟。所以,现在真正的问题是老百姓,就是我们股民的利益没有办法得到保障。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理解股票市场呢?
对此,我要提出一个全新的思维。我在几年前曾经批判过很多上市公司的做法,包括科隆、德隆、海尔、TCL、长虹、三九、联想。可是各位有没有发现,现在类似的对上市公司的批评是越来越多,可股市还是越来越差,尤其是从2010年底开始一直到现在。因此,这已经不是上市公司的问题了,而是我发现多了一个“铁三角”,它才是真正的主谋,真正操纵着中国的股市,而它的目的也很明显,就是图利自己,而不是图利股民。这个“铁三角”究竟是谁呢?
我想先谈一下“铁三角”中的第一个,就是这些券商、证券公司。
“绿大地”这只股票给我们的股民带来非常大的挫败和打击。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已经不仅仅是上市公司的问题了,还有这些券商在这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些分析师和券商,本来应该是最具专业素质的,最具职业操守的,现在竟然一起来忽悠我们这些中小股民。我们中国的股民真是太可怜了!
说完了券商,我们再谈谈“铁三角”的第二个——保荐人的问题。
各位是不是觉得奇怪,既然我们的保荐人制度有这么大的缺陷,明明是不好的制度,干嘛非要推行呢?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们还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创投公司在投资一个上市企业的时候,它怎么样才能尽快把钱捞回来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赶快上市。上市的话,就需要保荐人,保荐人在这个时候就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推荐快要上市的公司,然后在辅导期的时候引入创投。在企业迅速上市之后,再掠夺一把。也就是说,在引进创投的时候先收一笔,然后等到上市之后创投退出的时候再赚一笔。所以,对于保荐人来说,他唯一的目标也是尽快让企业上市,因为上市之后,他就可以拿到酬金了。各位知道这个酬金是多少吗?我告诉你,对于一个项目的保荐人或者项目组来说,他们所获的报酬少则几十万几百万,多则就是上千万。所以当他们想推动公司上市的时候,那种狠劲是不遗余力的,因为他们不受任何约束,各位懂我的意思吧?他们还不如大股东,因为不管怎么讲,作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还要受到锁定期的限制,而保荐人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因此,这些人这种疯狂的掠夺性就构成了“铁三角”的第二环。
“铁三角”的第三环节自然就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了。
有读者可能会发问了,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铁三角”的关系?我认为,这个是需要很大决心的。因为目前整个中国的监管思维是不对的。我们总是认为严刑峻法就是给证监会更多的权力。完全搞错了。所谓严刑峻法,是给中小股民更多的权利,而当它违背了中小股民意愿的时候,就能动用司法的力量来保护中小股民说话的权利,这也是一个比较健康的股市。对于股市来说,它所谓的严刑峻法,是要打击“铁三角”里的这些人,而不是把所有权力都缩到证监会身上,这个它完全搞错了。
而且,各位有没有认真分析过,我们的证监会和这个“铁三角”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有多暧昧?拿保荐人来说吧,就这个制度来说,我都能看得出其中的猫腻,证监会的官员比我聪明得多得多,他们能看不懂吗?那为什么还推出一个保荐人制度?这就应该由他们来给各位解释,而不应该由我来分析。还有这个券商的问题,上面说到的“绿大地”的话题,你说这个数据是公开的数据,我都能搜集得到,证监会搜集不到吗?那你怎么就没有任何态度呢?对这些“绿大地”的券商你没有态度,对于它的保荐人没有任何态度,那我就起疑了,你们到底什么关系?各位有没有发现这是一个多么微妙的结合?
因此我今天可以说,我们整个股市走到现在,是一个偏差越来越大的股市,根本没有把监管的本质搞清楚。监管的本质目的是什么?就是让每一个老百姓,在股市里面能够赚钱,如果到最后这个股市不能让老百姓赚钱,还要股市干嘛?所以说在我们股市里面,中小股民的权利什么时候可以得到伸张,什么时候能够由中小股民说了算,才称得上是一个好的股市,但是就目前这种状况,要达到那样一种健康状态,是需要走一段很长且很难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