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俗人·俗务·俗思·俗境

(2011-01-03 16:52:51)
标签:

中国

俗务

宝马车

快乐原则

思辨能力

杂谈

分类: 海阔天空的想

http://s6/bmiddle/61eb6e00h9a964325f745&690

俗人最被困扰的事情是俗务太多,往往不能集中精力去做一件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这件事情往往需要很多时间、精力和条件去做。如果能做好它,这一生对你来说,就值了。因为我们通常情况下很难做到,所以会留下深深的遗憾。的确,我们很少看到能带着满足幸福的神情离开世界的人。

既然不能以持续的充沛的精力去做,那么我们就选择断续的间隔的方式去做,能做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不要为自己限定一个期限。这样的话,也算对自己钟情的人或事有一个良心上的交代。我们来到这个世间,不是为成就圆满而来的。我们要经历的种种残缺,就是我们人生的全部意义吧,我想。

这样一想,我就不会对自己不能持续地完成一件事情、对自己不能横贯一生的爱、对自己不能从事的喜爱的职业、对自己穷尽一切力量都不能实现的梦想,而叫苦喊屈了。身为一个俗人,我又能怎么样呢?我只能放下心理包袱,带着平常之心,行进在这个充满了太多“不能”的尘世里。

一如此刻的我,在码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还在等着另一些事务的到来。我要处理好那些并不是我喜欢的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务。它们——那些俗务,正是我存在在世的最真实的体现。我靠它们证明了生命活着的价值。这生命如此渺小卑微,但又如此充实崇高。其实每个生命,在这个充满偶然和风险因素的世界中,都是一个伟大的存在,甚至可以称为奇迹!

户外阳光普照,我却没有时间享受,因为我要先处理那些俗务。也许有人会说,你就丢下那些俗务,尽情走到阳光底下去享受吧。有时,人真的会有那么一种不顾一切去追求理想生活的冲动。这冲动正是生命富有活力的表现。问题是:究竟是谁抑制了我们的冲动?是外部的价值观混乱的社会环境,抑或我们内敛平和的文化传统,抑或人明哲保身的处世信仰?

从众和盲动,历来是我们中国人处世行为的一大特征。我们少有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也缺少散发个性魅力的独立思辨能力。所以才会滋生出“宁愿坐在宝马车内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拜金风潮。笑总比哭好吧。为什么我们对这种颠覆快乐原则的说法没有感到特别的愤慨呢?当富有的哭泣胜过了小康的欢笑,面对这类恶俗,我们也只好无语凝噎了。

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倡导的个性化思想、多元化架构其实只是一个摆设,貌似个性其实是标配,貌似多元其实是单一,在现实面前显得不堪重用。在这种大而一统,由上而下的教育下,出来的只是产品而不是人品。我们的教育不能反映民声,顺应民意,按照民需。而家庭教育也背离了成人的原则,助长了从众和盲动的风气。

还是龙永图说得好: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有感情的人。让每个人都能成为有感情的人,这个社会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无情的事了。感情能促成德行。教育的力量,是使每个人都能拥有慈悲和感恩之心,都有独立判断真伪善恶美丑的能力,都有做人的立场。

俗人在俗世,依赖俗的手段和智慧实现对恶俗的超越。我想这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在俗世中,让我们尽享世间美好,俗得有滋味,有感情,有地位。这是我理解的俗的境界,也是我追求的俗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冬日小景
后一篇:人生语录(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