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忘二三:2018开年的琐碎记录
(2018-01-19 22:28:29)
标签:
三块广告牌李娟的书池莉《立》赛末点 |
分类: 杂谈 |
人一懒起来,就懒的啥子也不想干了,书不想看,字不想敲,甚至工作都开始穿起了睡衣。一照镜子,有点颓废了。
感觉不能这么懒下去,要朝气,要激情,要骚动。
要骚就先从身体上开始吧。重新去健身房,去那里锻炼比家锻炼效果明显多了,这星期去了四次,练一个循环了。因为自己在家练的随意,还多是徒手,很多动作做得不到位了,要好好的纠正动作,然后再追求重量次数。
上个月看完《岛》的时候,想写篇东西,可是仔细一回味,很淡。又去看豆瓣读者的评论,都评价的一般。看来我看完书后很多说不出来的感觉,有些聪明人很恰当有条理的说了出来,牛,真牛,你们为什么都那么牛。故事很好,尤其是岛上麻风病人的生活有点世外桃源的感觉。姐姐妹妹的人物确实很单薄,还有主角母亲那么多年不去看她姨妈的情节也感觉不合理。既然有那么深的成见,肯定要端着啊!可是姨妈好朋友的一个电话要她自己给她女儿讲她们家族的故事,她却屁颠屁颠又是签证又是飞机的跑到女儿身边,去讲解故事的来龙去脉,似乎有点矫情了。无论怎么说,写岛上麻风病人的情节让人感触很深。看过没有做记录,现在里面的人物名字竟然一个也记不起来了。所以说这本书,应该就是不足以打动人。
最近是看了几部电影,书却是不想翻。
《特洛伊》里面有史诗气质,电影一般,里面斯巴达克壮士们那荷尔蒙爆棚的肌肉,又刺激了我,下决心,作为一个男人一定要拥有一个好身材。
《赛末点》很好,所有的点都恰如其分,男女主角的情感戏让人很纠结,男主是在作死。不过最后竟然不想让他被发现,也想让他安全的过一生,即使有心理上的折磨,但是好死不如赖活着。最后扔的戒指的情节极其喜欢,就是这个赛末点,让剧情反转,观者也有意外之喜。
《天堂窃情》女主很漂亮,在那个时代的特立独行注定会有悲剧等着她,男主一开始感觉无所不能,最后发现他也有很愚忠一面,也许还是时代局限还有与他一直所受教育有关,还有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会理智很多。
《银翼杀手 2049》喜欢开头,电影的上半部,感觉对人性挖掘的很深,我们若有一天真的面对复制人,我们的处境不会比电影中强的。复制人竟然也会生孩子,也是有灵魂的,让人叹服导演或者是编剧作者的牛叉,这部电影甚至很有哲学意味。后半部让人有一种无力感,原来所有这一切都还在人类的掌控之中。玻璃房子中的女孩原来就是那个超人类,她也是个试验品,所有的看似不可能,都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目的在刻意的制造出来的。复制人的反抗说不好也是人类的一种实验,细思极恐。这电影还有无限的延伸和庞杂的话题,也许这种复杂性还是为续集做准备吧。
国产电影雄起不了,感觉还是因为作者不行,没有种类丰富又思想很深邃创作者。
昨晚看了《三块广告牌》,女主的演技真是一流,什么是教科书级演技,就是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电影中发生的事,对比一下,感觉我们的社会也不是那么差了。地方警察的不作为,很多韩影中有表现,原来美国也是遍地即是,一是山高皇帝远,二是这些人一开始估计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之士,可是搁不住小地方的憋屈,还有老油条们的熏陶,时间一久就近墨者黑,封闭的环境往往会有很多不可思议事情发生。还有这里面后来调过来的黑人局长,似乎他是会有作为的,然而他只有很轻飘飘的几个镜头,似乎对案子的告破并无办法,还是女主自己来解决好了。这条复仇之路,很快意,女主似乎有点享受这种复仇了,不理解!可是女主曾经真的有那么爱她的女儿吗?真的给她女儿有足够关心关怀吗?女儿被杀是个意外,但是女主也营造了很多的必要条件,真是早知如今何必当初!
书虽然近来没读,可是工作的背景音乐却是一直开着喜马拉雅的书籍广播的。
之前因为听李娟的《我的阿勒泰》印象很好,就打开了她的《记一忘二三》,接着又听了她的《这世间所有的白》,还有《走夜路请放声歌唱》,每一篇文字都听起来让人舒服的不要不要的。
萧红写了一部《呼兰河传》就成了民国最耀眼的才女之一,而且如今还被津津乐道。李娟这些文字可以抵得上N部《呼兰河传》了,若说萧红是打开了一种新的写作模式,那么李娟是把这种写作推到极致了,篇篇文字都是来自最深的感触,她是个很有趣的人,让人很有共鸣。她的文字值得人反复拿来读,能让我们安静的思考我们活着的真谛。怪不得那一年梁文道说,读到李娟的文字是那年他最大的最惊喜的发现。据说还有很多老作家看过李娟的文字后,竟然涕泗横流。他们说他们一辈子在努力写作,可悲的是一开始就写错了方向。
听完了李娟的书,我还没尽兴,看到喜马拉雅网站给我推荐了池莉的同类文字《立》。好多年没看池莉了,上次看她的书还是2009年读她的《有了快感你就喊》。
当时对这本书的评价是:一个熟透了女人写一个熟坏了的男人写的格外的入门三分。感觉这个作家已经把生活写的血淋淋的了,有点让人敬而远之。生活本来就不易,你还撕开口子让我们看,有点残忍。好奇她的《立》怎么会和李娟的书放在一起推荐给听众,就打开了。原来是记录她女儿从出生到成为英国名校学生的事情,写的细腻动人,母爱之情涓涓流淌,原来女作家也是很食人间烟火的吗。
女作家周围也是满眼给子女狂报辅导班的家长,女作家也要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她虽然把女儿快乐始终放在第一位,可是她也在对她的做法忐忑。还有女作家最初的婚姻原来那样轰轰烈烈,可是最后被家庭的柴米油盐打败,草草收场。女儿的淡定独立从容,让人羡慕,有这样的子女不知是天生的还真是池莉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这本书对年轻的人父人母应该很有帮助。
这段时间还干过一些什么事,似乎都没啥印象了,就先记录到这里吧,咱这也是“记一忘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