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001Nb3Bxzy783jxpb2s6c&690宫崎骏》让我想起我的动画之路" TITLE="《不了神话
宫崎骏》让我想起我的动画之路" />
宫崎骏三年没有新作品,但是最近有一部关于宫崎骏的纪录片刷爆朋友圈了,那就是《不了神话,宫崎骏》。
宫崎骏向来是一个神奇的名字,爱动画的不爱动画的大概都能说出他的动画一二。我本来也是不爱动画的,在师范学院读书之前基本上还是不知道他的名字的,第一次听说他是有人推荐他的《千与千寻》。当时感觉这电影的名字和导演的名字好,就像“是枝裕和”“今村昌平”“木下惠介”“村上春树”等等日本名字吸引我一样,这样的汉字组合让人有一种舒服的感觉,但是你说它们什么意思却说不出。
不过虽知道了宫崎骏和《千与千寻》,但我当时还是没有完整的看这部电影,去了解这个导演。在学校读书时,我基本上还没怎么看电影,正处在那种看了“十部男人必看电影”就感觉看了全部电影的观影阶段。也会跟随着潮流看一些文艺片,可是看完就张口骂那些导演装逼,粗俗尖酸常常就是无知的直接映射。
读书时,我学的是计算机。因为当时很流行的FLASH动画《大学生自习曲》和小小打斗动作系列,我就对做FLASH很感兴趣,再加上有点极业余的绘画基础,就胳膊一抹大干了起来。现在想想,我那时之所以对动画兴趣大概还是对电脑技术感兴趣,对动画的核心内涵承载根本就不了解,也没有兴趣了解。要不我在知道《千与千寻》后为什么根本就没看的迫切呢?为什么只是浮光掠影的看个别人物角色,就武断的感觉与别的泛泛了解的动画别无二致呢?我那时对动画的兴趣,大概只是恰好我学的计算机能做动画的缘故,也许将来它能给我一份工作的缘故,根本就没有想什么动画的本身。我那时还认为动画所有的意义都是对于十五岁以下的人的。我那时甚至还感觉电脑特效的东西好酷好吊,什么花里胡哨的特效真是神奇。因为这份神奇,后来还自己摸索着学了三维制作软件。
读书时,于FLSH的兴趣也算是有点小回报,用这个软件制作了一部三四分钟的小动画,是部关于批评电视广告多的东西,很幸运的还在学校的比赛中获了三等奖,也是后来回忆学校生活吹牛逼的资本,也是放到找工作简历里的资本。关于三维软件的那时探索,也对后来包括现在社会上从事的工作也有了帮助,虽然我现在完全从事的是与动画不沾边的行业,只是三维建模的鞋模建模行业。
进入社会后,中间有几年我厌倦了鞋模建模的机械千篇一律,就又萌生过转行做动画的念头。那次就是认真的啦,就想完完整整的了解动画,突然也不知为什么竟然很迫切的希望看宫崎骏的动画。
因为辞职,有大把的时间,就从宫崎骏创办吉卜力后执导的第一部《风之谷》开始,然后《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渐入佳境。记得这四部都是第一天了解宫崎骏看的。原来动画可以这样做啊,原来动画可以这么美啊,原来动画电影不是所有的都是低幼的啊!我仿佛被打开了一扇窗,接下来第二天,我看《红猪》、《侧耳倾听》,又看《幽灵公主》。不过我看完《幽灵公主》我简直被震撼住了,这场面这气势,什么迪斯尼什么福克斯动画绝对比不上,就是真人电影牛逼的好莱坞CG场景真的也未必能做到,我有点恨我自己对动画的偏见。《幽灵公主》我是真的喜欢,后来我还多次看过,比看宫崎骏其它的多次还要多次的那种。看完《幽灵公主》,我对宫老爷子当然是一发不可收拾,第三天才真正的看老爷子的顶峰作品《千与千寻》,看完又是很惊愕,动画电影怎么可以探讨这么深刻的宿命问题呢?这部动画有种很强的人文关怀在升腾,还有很浓厚的哲思意味,应该是宫崎骏动画元素的集大成,这时又庆幸当时没看,若那时抱着浮躁稚嫩的心态去看,说不好我也看不着《千与千寻》的好处来。那个第三天我除了看《千与千寻》还看了宫老爷子一直到《悬崖上的金鱼姬》的所有影片,彻底臣服,也成了最忠实的宫迷。
虽然我被宫老爷子圈粉,可是我制作动画之路并没有太大的起色,做动画是很专业的问题,靠一时投机显然行不通,还有通过深入的了解,发现做动画也远没有想象的有趣,那些原画师的抓耳挠腮,好像还没有我做鞋模三维建模干着快乐,于是转了一个弯还是回来了,我换了个地方继续干原来的职业至今。
虽没有从事动画行业,不过宫崎骏的一举一动我之后就时常关注着。《悬崖上的金鱼姬》之后,他就开始了真正的半退隐生活,大力扶持接班人。他的爱徒米林宏昌导演了《借东西的小人》,他的儿子宫崎吾朗导演了《虞美人盛开的山坡》,虽然与宫老爷子的作品没法比,但是吉卜力的元素还是很好的体现着。不知是不是宫老爷子也不满意接班人这些差强人意的作品,2013年又复出执导《起风了》,虽然反响不小,但是个人感觉还多因是老爷子这个招牌,电影本身比不得宫老爷子的其它作品。《起风了》之后,他说宣布完全退隐,虽然宫崎骏的一生中说了好几次完全退隐。接下来就是这部《不了之人,宫崎骏》这部纪录片了。
这部纪录片,是日本NHK电视台制作的,很客观的记录了宫崎骏这三年的生活。虽然吉卜力已经成了空房间,他的生活还是充满了动画。他第一次尝试用CG技术制作短片动画《毛虫的绽放》,纪录片里有人说他是挑战,他说他不同意,我也不同意,我认为他这只是一场动画实验。虽然是别人用电脑做,他只是指导,但是抓耳挠腮寝食难安的还是宫崎骏。就一个毛毛虫出生几秒钟的画面,他竟然苦思冥想了几个月,最后还全盘否定加入别的元素。这让人想起《寿司之神》,日本的那种匠人精神,真让人肃人起敬。人一辈子只好好的干一件事,并把它做精,似乎他就能赢得全世界吧!
这部纪录片中说的短片中,毛毛虫出生在一个乱糟糟嘈杂的环境,似乎也正折射出宫崎骏制作这部动画时期的那个浮躁的外部环境。虽然整片还没看到,可是就这一个画面,就足以让人膜拜臣服,很精准的一个现实内心的反映,让人看了会浮想联翩。还有他单腿坐着穿着拖鞋画画的场景,让人很新鲜,枯燥的工作只有靠身体局部的放松来施压吧。还有最后面对AI公司去推销CG技术,那种怪物走路的动作绑定完全就是把残疾人的动作绑定到角色里,这让宫崎骏很怒火。他说他有一个得病的朋友,胳膊的一个简单动作就要身体的极度痛苦努力还做不好,可是这种动作却被复制到CG动画的僵尸角色里,真的让他无法容忍。他还说他不明白这与他的工作有什么关系,他也不会允许将来的工作与之有一丁点的丝毫关系。他还问CG技术公司的人员做这个的目的是什么,对方回答的最终目的就是完全让机器取代人类做动画,宫崎骏听后感到后背发凉,陷入沉思。
看到这儿时,我也想到前段时间看的《人类简史》,书的最后一句,无限感慨:人终有一天可能拥有神的能力,可是贪得无厌,不负责任,只想当然以人类欲望为中心,可是连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知道,未来真是岌岌可危,真是不敢想象。我感觉宫老爷子对人类对自己不自信的感叹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纪录片最后说他接下来三年要再做一部长篇动画,可能做半截会死去,他也还没对他夫人说。不过他却又说,死去也没有什么要紧的,做动画死去也挺幸福的,比毫无目的无聊的等死要强!
更多经典电影真实感受影文内容:请移步“牛掰影文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