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见!2014

(2014-12-30 22:19:57)
标签:

情感

分类: 感悟
  明天是阳历2014最后一天,小结一下。
  年初定的赚钱数目差不多能完成,但是手里面落的钱,就不敢说了。
  工作是挺惬意的一年,有忙有闲,还有时间写写东西,完整的写了两部小说《我心骚动》和《马利莲信耶稣》,虽然完整,但都不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感情之作,考虑太多其他的因素,不去挖掘故事人物的内心,所以谈不上有何成绩,只是练笔而已。至今感觉到,写作,题材技巧甚至叙述的语言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一种态度,一种倾注进去发自肺腑的感情,只要有这方面的,文字都会有意义,否则都是花拳绣腿,甚至是空壳,装腔作势的。这是未来再写的一个方向,必须安安静静,好好的对待自己的情感,否则,永远别再做写的梦。
     今年看书倒是有一些,最深刻的还是脂砚斋版的《红楼梦》,是吸引住逐字逐句看的,甚至能听到字里行间的叹气,一个个人物怎么能那么有条不紊的穿梭交织还生动异常,也许真是任何一个想从事文字创作人的难于逾越的高墙,但是,也不能自弃,毕竟每个文学家也都有其个人的使命,还是要找到自己要表达的那个点,找准了,也许才能拨云见日。
      今年还看了《追风筝的人》《带灯》《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等一个人咖啡》《西厢记》《围城》(重读)《苏菲的世界》,《追风筝的人》虽然好,但是免不了流行通俗的噱头,不过能为阿富汗人做点贡献也不错。《带灯》有现实感,但是不淋漓尽致,贾平凹似乎没有驾驭好这个题材。《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让我真正的了解了赵志明,不一样的写作者,也开始深入了解豆瓣阅读,中国难得的纯文学平台,里面的视角都触及到现实,也使我大开眼界,里面的作者都是博览群书跟当下时代精神联系最紧密的人,但是文字拿腔拿调的多,估计也多是我这样的练笔者,要不卑不亢的吸收,创作,不能妄自菲薄。《西厢记》只看语言描写吧,思想都过时了,不过对张君瑞的色的描写,比较有人性,不是古书的千篇一律的假装清高纯洁的书生形象,是个有血有肉的男子。《等一个人咖啡》太低幼了,不是我这个年龄该看的,那样的故事硬挤,似乎不安分的青年总能写的出的。《苏菲的世界》倒是极好,看时是走马观花,对里面的哲学家群体也一头雾水,但是越回味越有意思,用哲学来写故事很容易把故事写深刻的呢,前提是自己得用理论站住脚,要不太容易漏洞百出。好像《白鹿原》《废都》也是今年又看了一遍的,层次一下子拉开了,贾平凹即使再勤奋也没有陈忠实和路遥有分量,还是因为感情,内心的那一腔热血。
      买的《雪国》《桃花扇》《繁华》《岛》都还在那里睡觉,最近没有心思看了,正在看《文学回忆录》,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还有《圣经》的新旧约都有不一样的解读,这些都必须要看看的,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呢。《雪国》描写的很细腻,但是情节太晦涩,也许是我没有尽心尽情看的缘故吧,就像看其他诺奖的作品,都不好读,还是因为自己认知的不够吧,世界太大,不知道的东西真是还很多,必须虚心,以前是没有条件,现在有条件,好像记忆力又不行了,所以必须要勤奋的记录,不能有惰性。《繁华》上海腔调太浓,有些根本不懂,好像病句一样,故事也是怀旧的,所以也许根本就不是我该看的。
       听的书有《明朝那些事儿》《成都今夜我将你遗忘》《静静的顿河》《呼兰河传》《约翰克里斯多夫》《蓝色海豚湾》。听书获得的,没有看书所获得的思想完整,尤其是《静静的顿河》和《约翰克里斯多夫》,若看,我感觉里面的思想性会让我在自己的空隙中有所反刍和震动的,然而讲述人的一直不停的语气就由不得我多想了,所以很多只是匆匆的一面之缘,只有在整部听完,才能系统的想一想,然而很多又变得模糊了,我是不是在浪费书呢。不过《明朝那些事儿》《成都今夜我将你遗忘》《呼兰河传》我听得倒是完整的。也不知是不是因为是本国书的缘故。然而听《贝姨》倒是很畅快的呢,也许还是通俗的缘故吧,所以说好书还是要写的所有人能看懂才好。正在听《平凡的世界》,与高中时候读时的感觉又不一样了,好书真的是好书,一个字一个词都那么揪着人心。孙少平样的人,他的那种思想理念是不是已经死了呢,绝对不能的,那是年轻之所以为年轻的精神内核呢,甚至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呢。听到八十章了,要好好的听完,然后怀着一腔激情细细致致的安排一下明年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标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