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杀死了我妈妈> 额的娘啊!还有这样的天才

标签:
哈维尔多兰加拿大导演文化 |
分类: 电影 |
http://s4/mw690/001Nb3Bxzy6Jb1VfOVR03&690额的娘啊!还有这样的天才" TITLE="<我杀死了我妈妈>
89年生,在20岁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电影,入围了当年的戛纳导演双周单元,与戈达尔、锡兰、肯洛奇一众大师同台竞技,可谓是技惊四座。处女座的不同凡响并没有让他止步不前,随后就有第二部电影《幻想之爱》问世,并入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第三部电影《双面劳伦斯》,获得当年戛纳电影节同志金棕榈奖,再到去年《汤姆的农场旅行》入选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今年的《妈咪》再次入围戛纳竞赛单元,并且获得了评委会大奖。
高产和高质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人家是89年出生的啊。年轻才华横溢也就算了,还长了一副帅到让所有人嫉妒又喜欢的面孔。长得帅就算了,竟然还公开宣称自己是同性恋。这就是加拿大导演哈维尔-多兰,什么领军人物,什么国宝级导演,什么国师大师,都他被秒杀的瞬间成为了浮云。
当戛纳变成了中国女星的菜场,尤其是看到今年的一个东北大姐竟然在哪里买开了她自编自导自演的AV,我都不敢再关注它了。看到了当年唯文艺独尊的圣地完全变成了商业噱头的喧嚣,也感觉到了电影的大势已去。不敢关注他,也不仅仅是不想看到本国女星卖弄风骚,还有就是片子年年有,但是年年的获奖片就是看不懂,也被伤着自尊了。然而这个这个哈维尔-多兰,却又点燃了我对戛纳的热情。一种深深想探究如此天使面庞的导演,究竟拍了什么的电影。
了解一个导演从他的源头开始,于是我就开始了九十多分钟的《我杀死了我妈妈》的观影之旅。
影片开头是莫泊桑的一句话: “我们不知不觉地爱着父母,这种爱像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发觉这种感情有多深。” 我以为这是一部犯罪伦理片呢,该不会是以匪夷所思的剧情致胜的吧。
很快疑虑完全被打消,是镜头对眼睛的特写,眼神咂吧咂吧着不耐烦,接着是一张嘴巴的特写,与眼睛应该不是属于同一个人的。当然不是,这嘴巴正吧唧吧唧在吃东西,吃的有点让人恶心。接着就是于贝尔与他母亲一起吃饭的画面了。很明显,那眼睛是于贝尔的,那嘴巴是他母亲的,他母亲还在吃,于贝尔粗暴的说母亲吃的满嘴都是,让他看着恶心。母亲开始收敛自己的吃相,不好意思的问,那边的嘴边上有面包屑。接着又是于贝尔那不耐烦的数落和厌恶,母亲也开始还嘴,并且爆发争吵。原来这是一部关于叛逆期儿子与母亲之间关系的电影,以前总是看关于父子关系之类的电影,关于这种母子关系的冲突很少看到,让我眼前一亮。情不自禁的往下看。
“小时候,我承认我很爱我的母亲,我喜欢成天的粘着他,问东问西,如今我却根本不想跟她说话,甚至看都不想看见她。”开始讨厌一个人,那个人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入不了你眼的,于贝尔的母亲在于贝尔眼里一无是处。于贝尔与母亲大事也吵,小事也吵,于贝尔总是丢下很伤人的字眼,换取自己内心上的快慰。我以为按照片名的发展,是终于到最后母亲忍受不了儿子而自杀或者出车祸死了,其实不是。母亲总是很快原谅儿子,转眼就给儿子做饭,还试图找话题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儿子的话,在母亲那里,她都没有把它们当成一回事。也许母亲也知道,每个人的某一个时期都会恨他的妈妈的。
于贝尔对母亲的恨,恨在所有的琐碎上。他自己还独白,他知道他妈妈还是很爱他的,所以他又私下拍DV时说:“我要找,能在周围找七八十个喜欢的人,唯独妈妈不行,我恨她。然而若有人敢伤害她,我绝对会饶不了那个人。”儿子与母亲的关系被他这句话完全给捋顺了。于贝尔绝对也很爱他的母亲,最后在他一次吸毒时,他失去理智后,竟然长篇大论的说爱自己的母亲。所以正青春期的孩子对母亲的恨,更多应该是一种无处释放多余荷尔蒙的宣泄吧。
这部电影绝对适合母子一块看,看了之后能考虑很多,彼此都能有所改善。影片片名是《我杀死了我妈妈》,结尾也没杀死妈妈,反而是与妈妈和解。影片最后,看着在乱石堆里,平静的湖泊前,一起看着远山的母子 ,尤其是他们十字相扣,我感觉这是一部超级温馨的电影呢。
这部电影还有涉及儿子是同性恋倾向,但是年前的导演为了避免成为噱头,这方面的比重放的很轻很轻,竟然让人感觉与平常的爱恋一样自然和没有什么可说的,确实是这个年轻导演的出色之处。
这部电影的画面,结构,剧情衔接处理的非常老道,看时我不时的怀疑究竟是不是他自己的作品,但是那种节奏,与妈妈冲突的激烈,感觉老家伙们怎么也是拍不出的。有人说,哈维尔的电影有王家卫的影子,因为他本是是王家卫的影迷。我倒是感觉,他的电影受阿莫多瓦的影响好像更多一点,画面,色彩,音乐,节奏,不自然的让我想起那部《崩溃边缘的女人》,还有他们都是同性导演,每部电影都有关于同性的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