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影评《阿普三部曲》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2011-09-06 01:50:48)
标签:

印度

萨蒂亚吉特

雷伊

贝拿勒斯

阿普三部曲

http://s9/middle/61eb45bbg779ef1812ec8&690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TITLE="影评《阿普三部曲》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
    三部曲的电影很多,但是联系的如此紧密,前后衔接的如此流畅的电影就只有《阿普三部曲》了。《阿普三部曲》是印度史上最杰出的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的代表作,三部作品分别为《大路之歌》
《大河之歌》《大树之歌》。三部电影分别讲的是阿普的童年,青年读书阶段,壮年工作家庭婚姻三个阶段的故事,很朴实朴素的表现了印度那个时期,下层人们的生活,虽然今天看来情节有点过时和老套,但是那种对细节描写的真实和仿佛身临其境感,让电影当之无愧的成为可以流传百世的印度佳作。

雷伊在拍第一部《大路之歌》时,完全是个电影的门外汉,他只是一个漫画和插头画家。拍电影的初衷是,他看到让·雷诺阿和他的侄子摄影师克劳德·雷诺阿,在加尔各达郊外拍摄《河》。《大路之歌》的拍摄是历尽周折的,他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在一个非常简陋的摄影棚拍摄。电影历时三年才完成,后来有人采访雷伊三年中最怕什么事发生时,雷伊笑着答道:最怕少年阿普变声,最怕阿普姐姐变成大姑娘,最怕阿普的姑奶去世。

《大河之歌》的成功让雷伊声名鹊起,那时他才仅仅三十岁,但看执导的影片水平来看,丝毫不输于世界级的电影大师。西方曾把他和黑泽明放在一起评价,说他们都能非常流畅精准的拍出本民族的东西。黑泽明也曾经很中肯的这样评价萨蒂亚吉特-雷:如果我们泠静深沉的观察,了解人类对爱的演进,在萨蒂亚吉特-雷伊的电影中,你必有所感动和共呜,萨蒂亚吉特-雷伊电影是电影工业的指标。能够让黑泽明惺惺相惜的导演可不多,然而这个萨蒂亚吉特-雷伊,究竟是什么地方让黑泽明也尊敬,甚至有点膜拜呢?我想这是雷伊电影中那很强的人文主义人权关注随时在流露的缘故。

http://s14/middle/61eb45bbg779ef17b1d0d&690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TITLE="影评《阿普三部曲》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

《大路之歌》故事背景是在二三十年代,印度当时是有很强的重工抑农思想,在《大路之歌》已经有显示,农村人放弃土地去城市讨生活。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当时的印度受西方思想影响了,看到农村办喜事就没有传统的印度歌舞表演,而是被西方的舞台剧取代。阿普的父亲平时就是一个剧作家,当然是农村小打小闹的那种。看来那里的文人都一样,都是离不开穷的。阿普的父亲因为在农村朝不保夕,剧本也不被采纳,也没什么营生可干,看着随时都被风吹到的家,迫于无奈才去城市找出路的。在城市中阿普的父亲究竟遭遇了什么,电影中没有交代,只是交代与家里面有几个月是音信全无的,最后一封信也是说,他一定赚到钱才会回去的。我想这几个月对于阿普的父亲来说肯定也是尝尽城市生活凄苦的。然而城市生活虽然没有那么好混,毕竟全国上下的潮流是都向着城市的,这里也有大量的机会,在《大路之歌》中,阿普的父亲最后是赚了钱回来的,但是代价是女儿去世,房屋被风吹塌。底层人民的命运脆弱,生活的艰难,在阿普姐姐死去的那天晚上,那怒吼的狂风,还有那悲戚阴郁的音乐,把电影的情感挥发到了极致,这些情节没有让人很煽情的掉眼泪,但是那是在心上划下一道血痕的刻骨铭心。说起电影配乐,不得不说一下印度音乐大师拉维-香卡,后来获得奥斯卡奖的《甘地传》就是配乐的,在这部电影中大师用传统乐器锡塔尔琴,或幽怨,或轻松,或诙谐,或控诉一气呵成了一首又一首令人为之动容的曲子,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锡塔尔琴声,而且还是与萧合奏。电影的音乐为电影增色不少,而且完全超出了技术范畴,是一种涌动的情感,牵动着剧情的起起落落。

农村人涌往城市,根本也没有那么大的承载能力的,在第二部《大河之歌》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那时恒河沿岸的城市人的生活全貌。

在阿普姐姐死后,阿普一家人迁往印度宗教之城贝拿勒斯。因为是宗教之城,阿普的父亲又做过祭司,于是又在河边做起了祭司的工作。因为敬业和声音动听,在贝拿勒斯阿普的父亲每天赚的钱足够一家讨生活。阿普的父亲为了赚更多的钱,能使一家搬到更好的地方,从早到晚都去工作,即使在他得了很严重的风寒时他也照常不误。疾病不会无缘无故来的,由于超出自己能力的辛苦,阿普的父亲得风寒病倒了,这时又不舍得花钱,病的就更严重最后终于离开人世。阿普与母亲就开始了更辛苦的生活,看第一部一直很不喜欢阿普的母亲,总感觉他太自私,对待阿普的姑奶很冷漠。在第二部中我开始对这个母亲有了好感起来,这是一部真实朴素的电影,好人也是分时候和事情的。本来家里面都一穷二白,再养活一个不是直接关系的亲戚肯定是有意见的,不管何时,他对自己的家人都是无怨无悔的。阿普的母亲也做了女工,并且被女主人赏识,带到老家修行,还有阿普大叔公的赞助。阿普上午做祭司,下午去学校上课,这样的生活,对于苦难的一家也算不错了。然而阿普已经从懵懂无知的少年,通过看大量的各类书籍,长成有自己思想有自己主见的青年了。在校长的推荐下,他打算到加尔各答读大学。因为已经丧失过亲人,阿普的母亲渴望生活平安,生命顺畅,她反对儿子念书,她希望儿子继续做祭司,他母子可以轻松平安度日的。然而阿普已经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了,他对未来是怀着万分的憧憬的。母亲最后妥协,阿普去了加尔各答。阿普到了新环境,白天上课,晚上做工,虽然辛苦累,但是生活也是有滋有味的。他开始留恋这座城市,不想每个周末回家看母亲。母亲每天都坐在门口,等火车把儿子送回来,最后抑郁成疾,阿普回来当母亲跟她说话时,他也是随便的应酬,母亲最后终于鼓足勇气说她已经病了时,阿普已经睡着。父母的爱,儿女总是知道的太晚,就在阿普以考试为借口不回家时,母亲病情恶化,撒手归西。阿普有出息的那一天,他母亲是看不到了,阿普带着无边的自责和懊悔。就是阿普最后有钱了,也会有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伤感,伴随他一辈子的。

《大河之歌》曾获得过金狮奖,这部电影中,雷伊已经很不再是靠朴实来打动人心了,他靠的的一双敏锐的洞察社会的眼睛和触角,挖掘出社会隐藏着的那一面,让人与之共鸣。在贝拿勒斯,还有两个角色的,一个是跟父亲一样都在恒河边讨生活的艺人,一个是阿普家租的房子楼上的人。他们都是单身汉,因为穷苦,没钱娶老婆,城市生活就是很残酷的,想要幸福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当时的印度是动荡的,重工抑农思想已经暴露了各种社会弊端,农村人不幸福,城市人也很苦闷,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都不知道命运会是什么的。在《大河之歌》中,贝拿勒斯的城市建筑,看上去非常的宏伟博大,气势恢弘,虽然是黑白画面,但仍然可以感觉到恒河边上分外迷人的风景,有机会的话一定去贝拿勒斯看看。

比起前两部电影,《大树之歌》显得轻松和商业了很多,虽然商业了,但是一点不影响它那非常深厚的人文价值,以及对人权的沉重叹息。这都是前两部充分的做了铺垫,让第三部自然而然的挥发了出来,让人更宏观的思考了一个普通的印度人的一生,也是我们作为天地间的一个芸芸众生的一生。

阿普大学毕业后,他那家族遗传的文人情怀弥漫出来了,虽然大学学的是理工科,毕业后他却要梦想去做一个作家。本想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现实往往不仅人意,阿普找了很多工作都碰壁了,他只有靠做家教和打些零工艰难度日,这时他大学时最好的朋友出现了。没有完全的融入社会现实生活中,阿普的想法还非常的幼稚和单纯,与好朋友在一起他还喜欢高谈阔论,甚至还声情并茂的朗诵诗歌。阿普说要写一部小说,基本是他的自传,还有爱情方面的。同学嘲笑他永远与女孩子保持距离,那里会懂得什么是爱。这时的阿普生活上虽然贫困,但是精神上是朝气蓬勃的,他对生活还是充满信心的。

http://s6/middle/61eb45bbgac3560193845&690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TITLE="影评《阿普三部曲》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

当同学带阿普去参加他表妹的婚礼时,阿普竟然阴差阳错的与同学的表妹结了婚,这个情节是三部里面最轻松愉快的情节了。看到这时,我非常的替阿普高兴,他真是傻人有傻福。这个新娘非常的漂亮,那双大眼睛摄人心魄。这真的是一个惊艳的女子,我第一眼看到她,有一种此女只应天上有的感叹。新娘家庭殷实,因为传统习俗,迫于无奈,才与阿普结合了。阿普怕她委屈,说女孩反悔还来得及。女孩竟然也与阿普一见钟情,说能忍受穷苦的生活。新娘与阿普回到了加尔各答,证明了新娘确实能与阿普一起同甘共苦。生煤炉,洗衣做饭,做家务,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一点也没有大小姐的架势。对于日常生活也是精打细算,斤斤计较,很会过日子。她也比传统的印度女人调皮,总是使点小性子,说点俏皮话,让阿普充分的感受到了生活的甜蜜。然而生命无常,人生难料,在三部电影中我最不喜欢的一个情节出现了,有点狗血。漂亮的新娘因为有身孕回娘家探亲,然而新娘在生孩子时,竟然难产,死掉了。这个情节有点太突兀,为了剧情吸引人,导演不惜安排这样的巧合。当然这部电影好像是改编小说的,那小说也有点太煽情了点,就像现在的韩剧和台湾偶像剧一样。新娘的去世,阿普一下子从幸福的蜜罐跌进了苦难的深渊,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对生活也自暴自弃起来。因为太悲伤,不知是害怕见到儿子还是痛恨儿子夺走了自己的爱妻,阿普竟然隐姓埋名,也忘记了曾经的理想和抱负,在全国各处流浪。最后他好朋友又出现了,跟他说了很多话,阿普回去看了自己的儿子,最后与儿子和解,一起去加尔各答。当儿子骑在了阿普的脖子上,一脸灿烂,一个生命的轮回又开始了。http://s14/middle/61eb45bbgac355ea9a27d&690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TITLE="影评《阿普三部曲》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

http://s8/middle/61eb45bbg779ef17e30e7&690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TITLE="影评《阿普三部曲》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

三部电影,联系的非常紧密,故事从头到尾非常的平实,流畅,自然,很准确的重现了印度那个时期,一个普通人从中年到结婚生子的思想历程,以及被社会变革影响的人生悲欢。如果没有《阿普三部曲》,这些以往的人和事,估计慢慢的会被遗弃在历史的浩瀚烟海之中,但是有了《阿普三部曲》,印度那段时期的国民生活缩影,已经镌刻在了人的思想深处。http://s10/middle/61eb45bbgac355e2051c9&690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TITLE="影评《阿普三部曲》   印度过去的那些事儿"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