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导演李沧东的电影,喜欢那美丽忧郁的基调,镜头很唯美。李沧东说他开始拍电影主要是受中国台湾导演侯孝贤的影响,看了侯孝贤的《风柜来的人》,感觉震撼,仿佛侯孝贤导演知道他的经历和想法一样。说实话我基本上还没看过侯孝贤的电影,我对台湾的电影电视一直排斥,感觉做作夸张的居多,我想这个侯孝贤也顶多跟大陆的谢晋差不多,拍的大多是根正苗红的所谓的正经片。但是能够影响李沧东的导演,我还是想了解了解,急切的想看看这他这个《风柜来的人》还有其他的代表作。
电影一开始,那美丽的海景已经我已有了几分喜欢。故事讲的是澎湖列岛上一个名字叫风柜的渔村,村里三个少年青春期的一些想法,还有它们去台湾的一些经历。这种风格的电影我喜欢看,音乐也很美,人物形象非常鲜明,那些事,那些叛逆都是我们熟知的,仿佛就在身边。
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越来越开始怀念曾经懵懂年少时。年少时不是因为我们那时做了多少大事值得我们怀念,主要就是因为那时我们年少啊,没有压力,没有束缚,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天是我的,地也是我的,随时带着一种大义凛然气度,天天表现出大好河山任我指点的豪情万丈。《风柜来的人》让我重温旧梦,虽然我的少年时一直是个乖乖男,现在还遗憾着当时怎么不跟谁干上一架啊!《风柜来的人》里面的阿清,阿荣,阿水我们村里都有现成的原型,其实天下的那个村子都曾有还正有这种类型。
《风柜来的人》是在我看了侯孝贤的《童年往事》之后才看的,糊涂外祖母颠簸着双脚,一边喊“阿孝咕”一边拿着一个小包袱说要回大陆,我看的是又想笑又想哭。这个外祖母我也有的,只是干的事情不太一样罢了,父母的相继去世,阿孝咕的少年时光在自由不羁中度过。影片结束时,外祖母躺在苇席上死去,背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腐烂,死在何时,他们都不知道。侯孝贤说收尸的人狠狠的瞪了她们一眼,肯定是在骂他们是“不肖子孙”。我看到最后,出奇的心酸,生老病死不管怎么说都是人世间最大的悲情!能够让电影走到观众内心深处这种地步,这个侯孝贤真的不简单。
这两年我一直对国产电影带着偏见,甚至还一直骂那些可能也在努力着的导演,其实我错了。中国还是有很多好电影,好导演的,只是那些真正好的,在这歌物欲横流的时代势单力薄了起来。不过感觉这都是暂时的,当然社会大众还需要对那些一批人多一些关注,不要常常被虚假的宣传和炒作迷离了双眼!电影要发展,文艺必须与商业相结合,但是文艺性质才是最关键,否则票房再高的电影也是过眼云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