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长度单位的教学反思
(2013-09-30 11:07:48)
标签:
教育 |
分类: 育中点滴 |
乐山新建小学
三年级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认识,在二年级上学期时就已认识厘米和米,初步建立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且会测量出自己的身高。这学期认识分米、毫米和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公里),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完善的认识。掌握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而长度单位的进率又是重难点,在教学中怎样突破难点而又让枯燥抽象的数学课“活”起来。
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中的
1、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在活动中“玩数学”“用数学”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提倡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悟数学方法。学生在2年级学习“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已经对物体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知道什么情况选米或厘米作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在此基础上,这学期我继续通过各种测量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了1分米、1毫米、1千米长度的表象,知道几者之间的进率关系。在感知1毫米长度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1角,5角,1元的硬币,电话卡、读书卡等,课始,问:用已学的长度单位填空,当学生遇到1枚1元的硬币大约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