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美丽的小兴安岭》练笔指导
(2010-12-24 21:24:10)
标签:
杂谈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3《美丽的小兴安岭》练笔指导
师:同学们,《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们已经学完了,谁还记得课文开头一段写了什么?
生:介绍了小兴安岭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师:那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
师: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
生:绿色的海洋。
师:对呀,文章一开头就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并用“绿色的海洋”一词形容小兴安岭,抓住了它树木种类多、数量多的特点。
师:文章的结尾是怎样写的?谁能背一背?
生: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师:这又抓住了小兴安岭的什么特点呢?
生: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师:哪些段落在具体描写它的这些特点呢?
生:2、3、4、5自然段。
师: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时间顺序,按照四个季节的变化来写的。
师:课文开头总的介绍小兴安岭的概况,结尾又总结小兴安岭的特点,中间部分按照四季的顺序来描写,像这样的文章结构,就叫做······
生:总——分——总的结构。
师:对呀,课文就是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按照时间顺序,把小兴安岭的景色呈现在我们眼前。你能学着用这样的方法来介绍一下家乡的一处景物吗?
生讨论:峨眉山,阳光广场,乐山广场,海棠公园,家乡的不知名的小山,外婆家的果园······
师:这样吧,我们先分组,大家在各自的小组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完毕后,再动笔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
生小组内交流。
生写小练笔,教师巡回。
十分钟后,指名生交流。
反思:以教材为凭借,把课文素材作为学生作文的起点。这对于小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积累和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了基本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语言积累不只是对语言博闻强识,它一般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对小学生来说,必须从大量阅读中储备知识,以范文、例文为借鉴,从中体会“应该怎样写”或“不应该怎样写”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