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打破杯子的鼠小弟
标签:
杂谈 |
教师对《打破杯子的鼠小弟》解析:
鼠小弟正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他打破了杯子,这其实算不上犯错,但他从以往的经验中知道会挨妈妈说。于是,他发挥想像力编出一个又一个理由,想为自己开脱。正当他为自己的小聪明感到得意时,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又一次打破了杯子。鼠小弟终于跑去对妈妈说:“我把杯子打破了。”
《打破杯子的鼠小弟》是这个系列之8,故事内容简单,开篇一页只一个字“啪!”画面是鼠小弟端在手里的杯子不小心打破了,这个画面不需要文字,孩子都可以看得懂,紧接着一页,鼠小弟有些害怕的表情,文字是“打破了,怎么办?要挨妈妈骂了。”就是这句话和图中鼠小弟落寞的表情,深深触动了我们。成人的角色是这样让孩子害怕吗?如果成人不是这样,也许就没有了这个故事,也就没有了下面鼠小弟开始的一系列设想与谎言的构思。孩子的谎言总让我们胆战心惊,但究其根源,鼠小弟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往往成人的荒诞做法,成全了孩子的谎言。
面对孩子的错误做法,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呢?
2、与孩子共情。孩子在做这些事情时,失手打破杯子,已经够难过了,用不着大人再大喝一顿,让孩子更加为自己做的事难过。我们所做的应该是,帮助孩子知道以后如何更好的处理这样的事情。孩子需要的是爱抚和“指点”,比如下次再拿杯子时,我们可以两只手端稳,或者我们可以换一个有把手的杯子。
3、当出现此类情景时,恰恰是我们可以传授生活常识的时候,这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然,孩子就是在摔摔打打,看似这样的乱七八糟中成长的。
如果我们做到了以上,孩子不会变得怯懦,变得要需要投机取巧,变得要挖空心思构思谎言,掩盖自己的行为,而是逐渐在一次次的看似“失败,错误”中,找到方法,内心变得坚强和勇敢,充满自信的体会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对于孩子来说,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孩子沉浸其中的游戏,当孩子自己要求系扣子时,虽然很慢,也许孩子要反复多次,但这个过程是孩子享受其中,当经过孩子自己的努力,终于全部系好了,是孩子内心建立自信、坚定的意志品质的过程。
全心全意地接受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风雨彩虹,给予孩子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也许那时,《打破杯子的鼠小弟》,这样的故事不复存在。
亲爱的,今晚回家不妨和我们的孩子们一起再次回味这本绘本,原我们的孩子们和鼠小弟一起成长。
ps:亲爱的们,在跟孩子们一起回味的时候,不妨可以就孩子的讲述情况,更清楚的了解到孩子们的倾听、理解及表达的能力(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只要孩子们能讲出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或能非常完整地表达出其中几句,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哈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43EN00SIGG.gif),并请跟帖回复孩子讲述的情况,(不要求你准确无勿记录孩子说的每一句话,你的记录可以是发现孩子们会新用的词或是某句话能连贯完整的说)
http://s4/middle/61eb122dx93b6c7bf2ea3&690
http://s10/middle/61eb122dx93b6d89136e9&690
http://s11/middle/61eb122dx93b6d9c8133a&690
http://s11/middle/61eb122dx752be2a59b7a&690
http://s7/middle/61eb122dx93b6db9c7c36&690
http://s14/middle/61eb122dx752be2e144dd&690
http://s15/middle/61eb122dx93b6de398c2e&690
再上2次的调查表中,我们请求家长们将绘画记录的机会还给孩子们,但从反馈回来的表中,却发现似乎效果不尽如人意,我们在反思、分析着:
这是刘老师和他儿子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是苹果味冰欺凌(你们的作品最后的照片呈现一定要是爸爸和孩子的作品哦,亲爱的爸爸们,赶快加入到我们的早期教育中来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4EN00SIGG.gif如果爸爸出差或外出,可由舅舅和表叔之类的亲戚一起绘制也可以的)
大家看到的刘老师作品,可能并没有刻意画的很美;这是老师画时采用的左手绘制,目的在于对比画时能够让孩子体验到更多的成功感;我们不在于孩子们的画,要和范画有多像,而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能够喜欢上绘画、能够快乐地参与绘画、能够通过自己的作品体验到成功感,有了这些才谈得上以后的大胆想象与创作,亲爱的们,你们说是吗?
http://s16/middle/61eb122dx93bb68843daf&69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