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课堂实录
陈胜全
四川资阳市乐至中学语文教师,特级教师。资阳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小学教育科研专家咨询库成员、优秀人才示范岗、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首批青年骨干教师,第四届“语通杯”全国中语“教改新星”。发表教育教学文章近三百篇,多篇文章获国家级一、二等奖。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分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二等奖、资阳市人民政府一等奖。多次参与教辅用书的编写。
【教育感言】
●语文教学要除却浮华,回归本色;语文教学要摈弃定势,放飞个性;语文教学要解构文本,凸现人文;语文教学要淡化获取,激励创造。
●语文教育是一首诗,一首动态的诗;语文教育是一幅画,一幅馨香的画;语文教育是一曲歌,一曲醉人的歌;语文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动心的艺术。
师:白云飘飘,阳光灿烂;轻风送爽,绿草茵茵;鸟语花香,万紫千红……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世界里,处处都有值得我们留心的美。有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只要你善于发现,你就将时时拥有美。
(师投影展示一组自己拍摄的风景名胜图片。生饶有兴趣地欣赏,并小声赞叹。)
师:同学们,上周末你们在家人的带领下,观察了你们认为最有特色的美好景物,能给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的观察所得吗?
生1:我观察了附近的一座果园,看到了一片丰收的景象,金灿灿的桔子挂满枝头,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树枝。
生2:我仔细观察了校园南边一角的那棵槐树,槐树换上了金色的衣裳,树叶儿全变黄了,还时不时飘落下来。
生3:我和爸爸妈妈看了美丽的田野,稻谷熟了,菜花开了,从远处望去,田野像铺了一层耀眼的金子一样。
(师生鼓掌。)
师:我知道大家都看到了自己认为最有特色的美好景物。发言的同学对所见美景也作了适当的描绘。如何将眼中所见美景具体、生动而完整地描绘出来,形成一篇写景美文,使人读了陶醉其中,获得美的享受呢?
(师板书课题。生沉思。)
师:描写景物还得从观察景物说起。同学们,你们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去观察景物的呢?
生1:从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去观察。
生2:还有声响、气味等方面。
师:对了,观察景物要从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声响、味道等多方面去观察。那么,描写景物也要从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声响、味道等多方面着笔,才能准确而全面地写出景物的特点。
(师板书。)
景物描写内容一:描绘形状、颜色、质地、声响、味道等。
师:你们在观察景物时,调动了哪些感官呢?
生1:视觉、听觉、触觉。
生2:补充一点,还有嗅觉。
生3:还注意了想象和联想。
师:很好!观察景物要综合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特别是那位同学说的还要注意想象和联想,这是从思维方面来说的,非常重要。如果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是对景物的当前特点的客观观察,那么想象和联想则是对景物相关联的、内在特点延伸式的主观观察。因此,描写景物也要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方面着笔,还要注意进行想象和联想描写。
(师板书。)
景物描写角度: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描绘,注意想象和联想。
师:想一想,你们是第几次观察你所选择的那处景物?这些景物中有没有你在别的地方也见过的?
生1:第一次。有。
生2:第二次。没有。
师:“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不同地域景物的区别十分明显。看似同一景物,在这里看到和在其他地方看到有什么不同?
(生若有所思。)
师:同一地方的景物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也会有所变化。第一次去观察的同学,你可能是上午去,景物上午、下午是否有变化?或许你去时天下着小雨,离开时太阳已经出来了,你是否注意到雨中和阳光下的景物有什么不同?第二次、第三次去观察同一处景物的同学,你这次秋季去与前次可能是春季去所见景物有何变化?
(生思考、点头。)
师:也许有的同学在观察时就已经注意了这些变化和不同,也有的同学可能当时并没有注意这些变化和不同,那么,请你们再回忆一下当时观察所见,将这些变化和不同提示出来,补写在你的记录本上,并与同桌交流一下。
(生整理记录,互相交流。)
师:同学们一定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景物呈现出的特有变化,这样,才能抓准景物特征加以描写。景物与人、事一样,变化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而这深刻的内涵恰恰就是你作文的主旨点或升华点。因此,描写景物要写出景物的变化和此景与彼景的不同来。
(师板书。)
景物描写内容二:写出景物的变化和此景与彼景的不同点。
师:下面请看你手中的阅读材料一,分别从景物描写的内容和角度作出分析,并与同桌讨论、交流,加深对景物描写内容和角度的理解。
(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师:要将你观察到的景物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来,还需要一定的写景技巧,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材料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几个片断,其中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再联系你所阅读的写景美文,分小组交流你对景物描写技巧的认识,选两三位同学综合小组意见发言。
(生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生1:景物描写要安排好写景的顺序。如所节选的《荷塘月色》中的这几个文段,先描写“荷塘上面”,再描写“荷塘四周”;写荷塘上面的叶子,依次是“弥望”的叶子、叶子中间、叶子底下,条理清楚。
生2:要运用拟人、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如《荷塘月色》中,“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地写出了荷叶的美;“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白花的娇美情态。
生3:景物描写要动静结合,如《荷塘月色》中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便是动态描绘,与静态描写相结合,细腻地写出了荷塘美。
生4:要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荷塘月色》中除描写外,还运用了抒情、议论。如“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是议论,“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是抒情。
生5: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景物的变化和与其他景物的不同特点。如我读过的《蜀南竹海行》一文中:“蜀南竹海,与别处竹海不同,其林中,有溪,有石,有桥,有瀑,曲曲弯弯,高高低低。”
(师生鼓掌。)
师:同学们对景物描写技巧有较好的认识,可见你们是多么聪明。老师很高兴!若能将这些认识真正转化为自己掌握的作景技巧,老师就更高兴了。
(师投影显示。)
景物描写要注意的技巧:1.按一定顺序,写景要有条理。2.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写景要形象。3.斟词炼字,写景要准确传神。4.动静结合,写景要有神韵。5.点面结合,写景要全面且突出重点。6.融入感情,写景要言情。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理解和掌握这些写景技巧。
景物描写顺序一般是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又分为两种,一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或由远及近,或由内而外,或由上到下,或由整体到局部,等等;二是不取固定的观察点,随着观察者位置的转移来描写景物,也叫游览顺序。时间顺序是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景,描绘出景物的变化,如春、夏、秋、冬,晨、午、暮、夜。选用哪一种顺序,应视描写对象的特点和描写的实际需要而定。
师:请看下面景物描写的节选文段,指出写景顺序上的错误。
(师投影显示。生阅读思考。)
踩着银杏叶铺成的“地毯”继续向前走,就看见不远处有一团团“火焰”熊熊燃烧着。在寒意中,在秋风里,枫叶婆娑起舞,那“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报告秋天来临的讯息,又像在演奏优美的秋之乐。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片火红的枫树林。我随手捡起一片枫叶,它鲜红的底色映着鹅黄色的纹路,既像小孩拍红的手掌,又像少女羞红的脸颊,还像美丽翩跹的蝴蝶。
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银杏树林。它们有的随风在树枝上荡着秋千,有的三五成群、陆陆续续地坠落到草地上,还有的跳着舞,打着旋儿落入水中随波逐流。银杏树的叶子已开始泛黄,在飒飒秋风中摇摇欲坠。仔细一看,银杏树的叶子更是别具一格。它的叶片脉络清晰,既像一把小扇子,又像一只小耳朵,还像小鸭薄薄的鸭蹼,可爱极了!
生1:由“踩着银杏叶铺成的‘地毯’继续向前走”可知,作者观景顺序应是“银杏”在前,所以应先写“银杏”这一景物,上下两段应交换顺序。
生2:第一段内顺序也有不当之处,“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片火红的枫树林”,应放在第二句的位置。
生3:第二段内的顺序也有不当,第二句描写银杏叶坠落到草地上,第三句描写银杏叶摇摇欲坠,很明显,这两句顺序颠倒了,应交换。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景物描写缺乏文采,就不能把景物写得形象逼真、生动感人。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能把景物描写得形象、具体、富有文采。
师:请同学们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描写下面任意一种景物。
(师投影显示。)
花园、湖水、柳树、山峰。
生1:春天来了,花园里,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一朵朵小花绽放出了美丽的笑脸。
生2:如镜的湖面,微风吹过,湖面荡起涟漪,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又像初恋的少女,脸上写满娇羞。
生3:杨柳依依,柔情万千;柳梢上柳叶拂动,像只只漂亮的绿蝴蝶儿在跳舞;阳光映照,柳色亮绿,直惹人眼。
生4:小山四面环水,远远望去,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
(师生鼓掌。)
师:同学们的描写很精彩,拟人和比喻运用得很恰当。景物描写要生动逼真,还要斟词炼字,使描写更准确、传神。特别要善于运用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形容词和动词。请完成下面三个小练习。
(师投影显示。生思考、讨论。)
1.下列写景句子用词精炼恰当,请说说你的理解。
①苹果树树干上长满了干苔,它那参差不齐的光秃的枝上点缀了几片泛红的绿叶,弯曲地伸向空中,好像老年人的向人哀求的、齐肘拐弯起来的胳膊一样。
(〔俄〕屠格涅夫《处女地》)
②被连绵的秋雨浸湿了的林阴路在颤巍巍的白杨树下伸展着。白杨树几乎已都成光秃秃的了,枯叶落了满地。瘦长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摆,抖动着那即将飘向空中的残叶。这些黄得和金圆一般仅存的残叶,整日里,像不停的秋雨,凄凄切切,离开枯枝,回旋飘舞,落到地上。
(〔法〕莫泊桑《一生》)
2.请为下列写景句子空白处选填恰当的字词。
①林海里,隐隐约约的,千百条溪流 层层水雾, 在条条竹枝间。
(溅出、激起;环绕、团绕。)
②
的江水,给人一种特别 的感觉。流到宽阔深沉的地方,仿佛如镜如泊;流到快畅
的地方,则又如虹如带。虽然大地已经逐渐冷肃了,但四周的景物清朗而 。
(清澈、清亮;宁静、安静;飘逸、飘忽;柔和、温柔。)
3.请将下列写景句子写得更美一些。
①秋天,葡萄结满了。
②鱼儿在湖中游。
(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1:第1题第①句“参差不齐”、“光秃”、“弯曲”和“点缀”用得精炼恰当,准确地描写了树枝的特点和树枝上绿叶的生长情态。
生2:第1题第②句“颤巍巍”、“光秃秃”和“凄凄切切”、“回旋飘舞”用得精炼恰当,分别形象地描绘了白杨树的特点和残叶飘落的情态。
生3:第2题第①句依次应填“激起”、“团绕”,突出水雾的浓厚,准确地描绘了林海景色。
生4:第2题第②句依次应填“清澈”、“宁静”、“飘逸”、“温柔”,这些词语更符合语境,能准确描绘出江水和四周景物的特点,特别是“飘逸”、“温柔”两词,非常形象地揭示了江水和四周景物的内在美。
生5:第3题第①句可这样描绘:秋天,葡萄架上结满了一串串晶莹透亮的葡萄,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诱得人心旷神怡。
生6:第3题第②句可写成:清澈的湖水中鱼儿自由自在地畅游着、嬉戏着,它们三五成群,或头靠着头,或尾碰着尾,亲亲昵昵,柔柔蜜蜜。
师: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能使所写之景更有神韵。一是对动景的形象描写,二是化静为动,写出景的内涵和韵味来。特别是化静为动,是使描写增彩的神来之笔。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小练习。
(师投影显示。生动笔练习。)
请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以下两种景物。
①校园后山。
②盛夏田野。
(抽两位学生交流。)
生1:校园后山的一株株桃花灿烂地盛开了,粉的像霞,红的像火。花闹枝头,似欲笑还羞。和风吹送,桃花随风跳动,惹红了我们的眼帘。桃花香气四溢,沁人心脾。换上红装的后山,更添了几分美韵。
生2: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白光直晃人的眼。空气中没有一丝风,一切都凝固了似的。田野里,原本青绿的禾苗在阳光下耷拉着脑袋,收缩着自己的枝叶,固守着最后一点生的希望。
师:这两位同学的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特定景物的特点。景物描写还要点面结合。如果只从面上作整体描写,往往会出现“这儿的景色真美啊”之类空洞的句子;美在哪些地方,要有点的描写。
当然,不能像列清单一样地把所有景物一一描写下来,要抓住特点,有重点地写,组成一幅和谐的有机统一的图画。
下面请阅读你手中的阅读材料三,从景物描写要点面结合作出你的分析,并与同桌讨论、交流,加深对点面结合的写景技巧的理解。
(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但写景之人是有感情的。面对景物,写作者总有自己的感情。描写景物,要将这种感情表达出来。写景抒情,寓情于景,要么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要么直接抒发情感。没有感情的景物描写,是毫无意义的。
面对同一处景物,不同心情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对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融含着人的不同情感。这正是生活的真实和多彩的体现。
下面请认真阅读你手中的阅读材料四,体会写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作特色。并与同桌讨论、交流,加深对写景抒情的理解。
(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师请两位学生发言。)
生1:《西风胡杨》一文在对胡杨的描写之中饱含赞颂之情,并通过议论抒发情感,如:“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还有以想象式画面抒怀,如:“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生2:《西湖无语》除描写中寓情外,还有多处直接抒发情感的句子和段落,如:“今天当我又站在新的起点,带不走的还是那年留在西湖难舍的情结,那些与错过有关的瞬间。我从西湖捞起洗过的身心,就让深沉的落入湖底,清淡的漂于水面。”
师:不管写什么景物都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景与情的关系上,情是第一位的。要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去选景、写景,而不是根据写景的需要去抒情,这一点大家要明确。面对相同的景物,因为感情不同,描写出来的景物特征就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运用不同情感色彩的字词句去写景,景中含情。
请同学们根据下面不同的感情需要,描写“校园秋色”。
(师投影显示。)
写作感情要求:
1.喜悦。
2.忧伤。
(生动笔描写。)
生1:秋天的校园也充满诗情画意。树叶变黄了,也变得调皮了,时不时从树下读书的同学脸旁飘过,甚至还有几片停在了同学的头发上,让人忍俊不禁。树叶儿好像故意要与树下扫地的同学嬉戏,刚刚将地扫完,不一会儿又落满了树叶,它可真调皮呀!我爱校园秋色。
生2:秋天的校园让人伤感。树叶儿全变黄了,不断地飘落下来。校园道上满是枯叶残片,走在上面伴着吱吱的压碎声,使人心生凉意。一阵风吹过,地上的残叶随风飞舞,让人心眼迷离。一会儿,校园里又飘起了绵绵细雨,我心里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师:一个风景点的景物丰富多彩,不可能将它们全都写下来,应根据感情的需要,选取最能寓情的景物来描写。
景物描写不能只局限于自然景物,景中还要有人的描写。景中有人的描写,一是指有人的感情,前面已经讲过了;二是指对景中人的描写,这是拓展、深化文章主题的契入点。如描写秋天的田野,要有对田野里农人的描写;描写美丽的花园,要有对花园里园丁的描写;描写可爱的校园,要有对校园里学生和老师的描写;描写游乐园,要有对游乐园里游人的描写等等。
(师板书。)
景物描写拓展、深化一:景中要有人。
师:对景中人的描写,可以是眼前所见景中人的实写,也可以是由眼前所见景产生对人的联想和想象的虚写。联想和想象,是拓展和深化写景文章主题的主要手法。
(师板书。)
景物描写拓展、深化二:联想、想象。
师:同学们读读手中的阅读材料五,学习景中有人的写景特点。
(生阅读、思考。)
师:请同学们自我总结一下今天所理解的景物描写的有关知识和技巧,对景物描写的写作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生1:我明白了景物描写的内容和角度,知道了景物描写的主要技巧,我对景物描写有信心了。
生2:对景物描写中拓展和深化主题,我还感到很深奥。
师:景物描写拓展和深化主题有一定的难度,还有其他的一些具体方法,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再深入理解。请同学们根据上周末景物观察所得,结合你当时的情感,运用今天所理解和掌握的景物描写知识和技巧,写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生写作。师巡视。)
师:同学们写完这篇文章后,先进行自我评价。在作文后面对景物描写的内容、角度和所用技巧作出说明性评价,对情感抒发和主题深化作出总结性评价。下次作文课,我们将选出有代表性的作文来交流。我相信有特别好的习作能推荐给报刊发表,我期待着。
师:谢谢同学们的合作,今天的作文课我上得非常愉快,下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