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特别是饱学之士,除了姓名之外,还有一个或多个字、号、斋号和笔名等别称,有的是自己起,有的是请师傅或老师起,还有的就是朋友帮助起,字、号等往往与本名多有联系,现在又多了网名,而网名则几乎全由自己决定,有的还根据不同的时间段或不同的际遇更换网名。
每个人的姓氏几乎都是祖传的,上千年上万年都不变,小名也叫乳名,上学后长辈又在乳名的基础上增添大名,也叫学名,此大名大都是由长辈来决定,现在的小孩一出生就要起好大名以报户口,未上学之前有多以乳名称呼,上学后乳名基本就废止了。我的姓氏王和小名以及大名建波也不例外,而我的字和号以及由此衍生的斋号等则是我自己后来决定的。说到这,诸位你也许会问,你的乳名叫啥?在此不妨透露一下,我的乳名叫“美波”,怎么样?好听吧?这得感谢我们的父母,是父母给我们弟兄姊妹五人都起了个好听的乳名。
我的字文澜,最初是我1979年21岁时向《山东青年》杂志社投稿时的笔名——叶文澜,最初也没多想,就觉得顺口,而且世上的树叶浩如烟海,虽然渺小,但也是不可或缺的,而文澜的含义则是后来赋予的,意即文思泉涌,微起波澜,因为我自我感觉诗词散文写得还不错,至于用到书法的落款上则要到2005年。
我的号最开始为得闲居人,斋号即得闲居,始于1996年,意即忙里偷闲,闲中自得,因当时我的工作比较繁忙,身有数个兼职,习练书法、篆刻则完全是业余时间。此号也是受到了宋代程朱理学的奠基人、哲学家、教育家程颢所写的一首诗《秋日偶成》“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的浸染得来。 因为我特别崇拜书圣王羲之和诗仙李白,所以,自2006年开始改用“得仙居人”暗自激励自己尽可能跳出三界之外,斋号也随之改为“得仙居”,弃用“得闲居人”、“得闲居”、
“得闲斋主”。2007年又短暂使用过“临风阁”,2010年又添加了一个新的斋号“观海楼”,一是威海地理位置本就是三面环海,二是因为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抬眼望去就是威海湾,三是我居住的小区是云鹤山庄,且前面有百年历史的威海市第一中学以及威海电视台、威海日报社等教育和媒体机构,还有威海博物馆、威海图书馆等文化设施。
2012年10月8日我在“观海楼”的基础上又创设了“观海楼美术馆”,这之前,我只是学习和研究美术,偶有水墨习作面世,还没赋色创作国画,但我已笃定以后会创作国画,结果2014年就开始大面积国画创作,2021年6月18日又将“观海楼美术馆”正式登记注册。

1996年我篆刻的自用印“王建波印”“得闲居人”“得闲斋主”“得闲斋”,2004年我篆刻的自用印“建波笔墨”,2005年我篆刻的自用印“刘公岛踏浪挥毫之人”也是用了不长时间就停用了。


2006年10月我篆刻的自用印“文澜”,用了不久就磨掉重刻了其他印章。
2006年开始使用“得仙居人”,斋号随之改为“得仙居”。

2006年威海徐海虎(号大丰)为我篆刻的“王建波印”、“文澜”“无为”

2007年前后我还短暂使用过“临风阁”这一斋号,但并没有为此篆刻印章。
2010年又添加了一个新的斋号“观海楼”

自2011年后张清我为陆续篆刻的“得仙居人”“王建波印”“如意”“人长寿”等

2011年宿忠为我篆刻的“王建波印”、“文澜”、“观海楼”“水到渠成”“高山仰止”等
2010年又添加斋号“观海楼”

2011年单国防为我创作的《观海楼》规格136x34cm
2012年兰鹏燕为我创作的《观海楼》规格136x34cm
2012年10月我又将斋号“观海楼”扩充为“观海楼美术馆”

2013年9月我创作的《观海楼美术馆》一稿

2013年9月我创作的《观海楼美术馆》二稿,规格70x14cm

2014年4月我用《观海楼美术馆》二稿刻制的匾额

2018年10月耿仁坚为我创作《观海楼美术馆》规格136x34cm

2022年春节期间王建强为我篆刻的“王建波印”、“文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