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起:技击实战与“心跳气喘”
(2021-06-12 15:38:34)
标签:
体育 |
十几年前,我徒弟小Z跟我说,他每次跟人动手都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自己想控制也控制不住。我说:这很正常,也是技击所必需的。
小Z早先痴迷玄虚拳术,后来虽然因为一无所得,心灰意冷之下转到我这儿来练“对抗+身体素质”的笨功夫,心里并未完全放下对神功绝技的向往,那天他就跟我交底说,他还是有点迷那种打斗如遛弯的神拳,打起来跟逗小孩似的,心跳如常,大气不喘一口------
我被他说乐了,甩给他一句:异想天开!
欲搞清打斗为什么会伴随着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而且是必需的,首先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生理学常识,即:人的心脏为什么要跳动?肺为什么要呼吸?
了解了这个基础知识,问题也就豁然开朗。
我们知道,人体这架机器很难伺候,它没有一丝奉献精神,你每让它动弹一下,它都要“收费”——给它提供能量。小动、慢动,譬如健身跑等有氧运动,需要能量,氧化能;大动、快动,譬如举重、短跑、摔跤------,需要以无氧为主的混合供能。
人没有不需要能量的时候,哪怕是坐着不动,也要耗能,心跳(心肌收缩)需要能量,喘气(呼吸肌收缩)需要能量,大脑细胞运转需要能量,连维持坐姿(相关的肌肉做等长收缩)也需要能量------
人体除了“吃喝”能量之外,它还“排泄”,这一点跟人是一个德行,既要吃喝又要拉撒。肌肉吃喝拉撒的过程,即“能量代谢”。二氧化碳、水、尿素------都是它的代谢产物。
是谁把营养送到譬如肌肉嘴边的?血管里的血(动脉血);又是谁把肌肉吃喝和干活时排泄的二氧化碳、水、尿素等运送到肺、肾、皮肤排出体外的?还是血管里的血(静脉血)。
血,既然承担着运送营养、转走废料的工作,它就无时无刻不在流动(不流动怎么运输营养和废料?)。而要想让血流动,心脏就得干活:泵血(心脏不泵血,血液自己可不会川流不息地循环),泵血即心脏收缩、舒放,一收一舒为一次心跳。
再来说喘气(呼吸)。人体的组织器官——譬如肌肉,血把营养物质(如葡萄糖),送到肌肉嘴边,肌肉把葡萄糖吃下去合成为肌糖原,无奈肌肉仅是把肌糖原贮存下来,要想让肌肉干活,还得给肌肉供氧,氧与肌糖原搅和在一起来一场有氧氧化,生出一种叫ATP(三磷酸腺苷)的能源物质,肌肉才肯收缩干活。氧呢,是由鼻、咽、喉------吸入肺,然后进到血管,再被动脉血与营养一起运送到肌肉嘴边(在毛细血管交给肌肉)
肌肉干活,斤斤计较得很,你要让它干活快一点、挑的担子重一点,对不起,就得给它送来更多的氧(包括营养),无奈呼吸系统能提供的氧数量有限,不是肌肉需要多少、呼吸系统及血液就有本事吸入、运送多少,就是说,有氧供能不足以驱动肌肉做剧烈的运动。怎么办?只好启动另一套供能系统——糖酵解系统;如果让肌肉干最重最快的活儿,譬如加速、快速启动、发重拳重腿、举起极限重物等等,还必须去启动第三套供能系统——磷酸原系统。糖酵解和磷酸原这两套系统无需氧就能产生能量——像举重、格斗、短跑等等无氧运动,即是以糖酵解和磷酸原为主的混合供能。
无论是有氧供能还是糖酵解、磷酸原供能,其过程都会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糖酵解还会产生乳酸。这些废料也是经过毛细血管送回血液(静脉血)。只不过乳酸不会像二氧化碳、水、尿素那样能够排出体外。
人无论是坐卧、遛弯、狂奔、打斗、拼刺刀------,其能量代谢与血液循坏、呼吸,都是遵循上述过程。
下面我来简单描述一下人从坐着不动到慢跑再到狂奔,其心跳、呼吸与能量代谢的变化,等简述完,老少爷们儿也就大致明白,人何以会在打斗的过程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加快了。
心狂跳、气急喘是为了给你的快拳重腿提供能量
譬如一个30岁的小伙子,他坐在椅子上玩手机,随便测一下心率,发现心脏大约一分钟跳70次(心率的正常范围在60~100次之间,耐力性运动员可能会低于60次)。
小伙子想跑跑步,于是从椅子上站起来。开始是慢跑,几分钟之后测了一下心跳数,发现心率从坐着时的70次增加到120次。他感觉还行,就加快了跑速,这时心咚咚跳了,一测,心率又长了,增加到160次。他觉得自己仍有潜力,继续加速,狂奔起来,直至无法跑得再快,此时他心跳得更厉害,心快要跳出腔子,一测心率,高达190次(甚至更高)。
他的呼吸也随着奔跑速度在加深加快,直到要喘不过气来。
也许有人问:小伙子能不能在玩命快跑的同时控制心肺,不让心跳、呼吸那么剧烈而保持在如同遛弯一样的平稳状态呢?就像当年我徒弟小Z所向往的:在打斗中,拳脚极快、极重,躲闪极迅速极敏捷,而人气不长出,心不快跳,仿佛闲庭信步一般?可以吗?
对不起,做不到。时至如今没发现有人能如此神奇。
人由慢跑到快跑,对于参与运动的肌肉来说,是由比较慢的收缩变为比较快的收缩,也即肌肉工作的强度增加了。工作强度增加,意味着肌肉需要更多的能量供应(也产生更多的代谢物)。
前面说过,肌肉需要的能量是由血液送来的营养物质转化而成,那么,要解决肌肉突然增加的饭量(能量),从理论上说,有两个办法:其一,增加人体内的血量。假如能在瞬间造出多十倍的血(同时把血管的直径扩大数倍),血量暴涨、血管巨粗,血液循环能携带的营养不就水涨船高、翻了好多倍吗?其二,提高血液流动的速度。哪怕血液的总量不增加,只要把流动速度提上去,让它流得飞快,血液在单位时间运输的营养总量自然会大大地增加。
事实上,血液也确实有这种倾向——当然瞬间多造出十倍的血是妄想,不过,人在安静状态下,有一部分潴留在肝、肺、腹腔等处不怎么参与循环的血(贮存血量),在人做剧烈运动时,会被调动起来,加入到循环的血液大军,如此来循环血量增加,提升了携带营养、氧还有废料的数量。
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分被调动起来参与循环的血量不很多,一般人也就增加10%左右,运动员会好一些,能增加25%~30%以上(要说,是够可观了),无奈,对于肌肉因饥渴而大张着的嘴巴来说,仍是杯水车薪。
怎么办?人体依靠的主要是第二个办法:提高血流速度(同时提高心脏每一次收缩泵出的血量——每搏输出量),虽然每100毫升血能携带的营养、氧(还有废料)数量不变,但是血流动的速度快了,由最初的一分钟循环70圈提升到一分钟120圈、160圈、190圈,这么一来,血液在单位时间内给肌肉提供的营养、氧(还有运走的废料)的总量,不就大大地增加了?
要想让血液快速地流动,不用说,心脏必须多干活,增加收缩次数,也就是说心率要增加——心脏不增加搏动次数,血液如何能够提高流动速度?
所以说,我们不但不该责怪心跳气喘,相反还要感谢它们。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加快,是为我们服务的,是给剧烈收缩的肌肉运来足够的营养和氧(同时运走代谢物)。要知道,肌肉的剧烈运动,会使其代谢率增高到安静时的100倍。
快速的出拳踢腿、快速的躲闪、快速的下潜抱摔------与快速的奔跑一样,都是肌肉做快速的收缩,故而人在打斗中必须要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加快。
与此同时,心跳气喘还不受大脑控制,并非你想让心脏跳多少下它就跳多少下。
打斗中的心跳气喘,不受大脑支配
大家皆知,人的任何一项活动,无论是眨眼、说话还是呕吐、排便------无一不受神经的支配,心跳、呼吸、肌肉收缩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有些活动受意识支配,肯听命于大脑这种高级中枢神经,而有些活动,如心跳、呼吸、发汗、勃起等等,基本不听大脑的指挥,意识管不了它们。
很多爱好运动的人都知道交感神经、牵张反射这两个词儿。在打斗、短跑时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加快,主要就是交感神经和牵张反射捣的鬼(应该说是它们的贡献)。
先说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起自脊髓(这里是它的指挥部、中枢),一路蜿蜒连到心、肺等等器官上。凡中枢在脊髓的,都是低级中枢,具有极大的自主性,爱自行其是。交感神经即如此,肌肉收缩一加剧,它就兴奋,同时引发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等一系列反应,其目的在于,适应因剧烈运动而暴涨的能量代谢的需要。当其时,纵使你不愿意让交感神经兴奋,它也不听你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啊。
牵张反射也是这副德行——牵张反射对于心、肺来说,叫做“本体感受性反射”,有不少读者都知道,“反射”一词在此的意思,就是不受大脑指挥。肌肉一收缩,心率、呼吸立马加快(加深)。
能影响到心跳、呼吸的神经因素当然还有还多。此外心跳、呼吸还受到体液的调节,在此从略。
应当说明一下的是,呼吸的独立性比心跳弱一些。一方面,产生呼吸的呼吸肌——如膈肌、肋间肌,其神经:膈神经、肋间神经,其指挥部在脑干,属于比较低级的中枢,具有自主性,如把动物脑干以上的部分切掉,动物仍能保持正常呼吸,证明呼吸可以脱离大脑正常进行。
可另一方面,膈肌、肋间肌属于骨骼肌。有很多人所知,凡是骨骼肌就不能摆脱大脑对它的干预,这一点有别于心脏和血管,心脏、血管是由心肌、平滑肌等等构成的,不含有骨骼肌的成分。大脑基本上无法对心肌、平滑肌直接发号施令(肌组织分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三种。大众平时说的“肌肉”,准确的称呼叫骨骼肌)。
人唱歌、吹笛子等等,能够依技术要领憋气、调整呼吸节奏什么的,这即是大脑调控呼吸肌的结果。不过在剧烈的运动中,肌肉由于耗氧量剧增的缘故,使大脑对呼吸的直接干预大为减弱。
大脑对心跳快慢、呼吸急缓缺乏指挥权这一点,在提醒着我们,在打斗中,如果有谁既想要拳脚飞快狠重、躲闪迅急灵敏,同时又想把心跳、呼吸调控在遛弯散步的平稳舒适状态,实为一厢情愿。这跟你是练八极拳、泰拳还是练大成拳、摔跤、形意拳的------没有关系。
只有放缓拳脚速度、力度,才能降低心率、呼吸
打斗中,肯乖乖听命于你的是动作的快慢、力量的大小------,因为动作的快慢即肌肉(骨骼肌)收缩的快慢,力量的大小即肌肉收缩所能输出力量的大小。如前面所述,骨骼肌是大脑的乖儿子,他最听大脑指挥。
想让急剧跳动的心脏放缓、想让快喘不过气的肺舒服点,好办,把你的拳脚膝肘步法下潜------等等的动作放慢下来、踢打的力度降低下来。你动作速度慢了,骨骼肌的收缩就跟着慢下来;你不发出爆发力,骨骼肌就不必在最短的时间发出最大的力量。
骨骼肌放慢了收缩速度、减弱了在短时间内发出的力量,意味着骨骼肌需要的营养、氧及代谢的废料随之减少——能量代谢减弱;能量代谢降下来,则血液不必再携带那么多的营养、氧、代谢物运来运去;血液的运输任务减轻,血液的工作随之减轻,不用再飞快地流动,血液流动如常了,心脏也就终于获得了喘息,再用不着拼命地高频率地搏动------
所以,欲要闲庭信步地去打斗,没有别的办法,去把自己的拳脚膝肘步法下潜------统统地放慢放轻。
有人抗议说:我把所有的动作放慢了速度,还怎么打斗?不光剩下挨打了?
没办法,想在打斗中追求遛弯状态,你就得准备挨打。
而想要快拳重腿、快速的移动,你就得接受心剧跳、气大喘。
二选一,没有其它的选择。
当然,如果你是职业拳手,去打没练过的普通人,由于对手实力太差,难以构成职业拳赛那般的强烈冲击,你和他对峙时,你的心率、呼吸会降低很多。不过,打斗一旦开始,只要你做出快速移动、快速出拳踢腿、爆发力、快速的组合动作——即肌肉快速收缩、大功率的输出,由磷酸原、糖酵解系统来给你供能,则你心跳、呼吸仍会出现明显地加快、加深(弱于职业拳赛),只不过由于你技高一筹,打斗往往十秒、二十秒即告结束,使训练有素的你感觉不到什么不适和疲劳。
但如果你是个一天只练一个多小时的爱好者,就算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