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者读鲁迅(二)——武术的“粹”不要太多哦
(2020-05-21 15:38:24)
标签:
体育 |
武者读鲁迅(二) —— 武术的“粹”不要太多哦
鲁迅爱敲打“国粹”。从他开始写杂文,就经常揪住“国粹”一通揍,很有点八极拳贴身椎打的味道。
1918年,鲁迅继我在上一篇博文中提到的《随感录——三十五》之后一个月,他又在《新青年》上刊登了一篇小文,继续数落“国粹”。
一国独有,未必定是好,理应把它割去——这是鲁迅上一篇文章的主旨。而在这《随感录——三十六》,鲁迅认为“粹”太多,会致国民劳心费力,拖了中国进步的后腿------
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说的:
鲁迅此文极短,不到一千字。在此,我仅撇下几十字,其余全部摘录下来。
在大家咂摸过了小文的味道之后,我想说,把文章中的“中国人”、“世界人”换做“中国武林”、“中国传统武术”、“世界武坛”等字眼,差不多也成立。
我来试着换一下:
“许多人所怕的,是‘中国传统武术’这名目要消灭,我所怕的,是中国武术要从‘世界武坛’挤出。
我以为‘中国武术’这名目,决不会消灭;只要中国人还在
但是想在现今的‘世界武坛’上,协同生长,争一地位,即须有相当进步的------。而‘国粹’多的中国武林和武人,尤为劳力费心,因为中国武林的‘粹’太多。粹太多,便太特别。太特别,便难与‘世界武坛’的种种武术协同生长,争得地位。
有人说:‘我们的传统武术要特别生长;不然,何以为中国武术’?
于是乎要从‘世界武坛’挤出。”
中国武林的“粹”很多,其第一大“粹”,便是拳种多,有一二百种,由此繁衍出的拳术动作积千累万,堪比恒河沙数。且各家拳姿都极力避免与其它拳术相同,挖空心思争显特异,以逞风格鲜明独绝之能事——这其中又最害怕别人说他们的拳与拳击、泰拳、自由搏击等相似。
这般千奇百怪、乱七八糟,中国武人尚且记不住、辨不出,又如何挺进世界武坛?怕是要把老外脑子累出脑血栓、眼睛花成白内障。
中国武林的第二大“粹”,是死拽住中国古哲学、玄学的衣角不放,什么四象、五行、八卦、九宫、易经、佛、道------。武术就是一运动技能,跟这些扯得上吗。你搞得这么神秘玄虚,除了唬人、勾搭人、搞懵人大脑,还有什么用处?咱们都知道,古代武人识字的少,只个别书生武术票友读过些书,可他们的本业是儒家经典,有几个人精研四象、八卦、佛、道?
如果说怕别人说与拳击、泰拳相似是中国武林“一大怕”,那么,死抱着古哲学、玄学的装裹不松手,同时躲着运动科学装看不见、装它不存在,则堪称中国武林的“另一大怕”,或曰:一大心虚。
装瞎子躲避运动科学,一门心思玩神秘玄虚,这你如何挺进世界武坛?标榜古哲学、玄学的武人,他自己还一脑袋糨子、稀里糊涂的呢,想骗别人去皓首穷经、榨干脑汁,先想一下人家有没有那么傻?
至于其它的“粹”,更是多得不胜枚举,令人头大,譬如爆发力(快速力量的一种),在咱们武林,爆发力不叫爆发力,要叫浑元力、六面力、十字力、惊炸力、弹抖力、弹簧力、螺丝劲、沉坠劲、松沉劲、透劲、整劲、内劲、横劲、竖劲、明劲、暗劲、化劲------
看了吗?诸位,仅一个爆发力,就让咱们武林给整出一大堆满汉全席——满汉全席固然好,问题是该满汉全席纯属虚构,闻得着味儿,吃不进嘴里,更变不成营养。这你如何端到世界武坛让人品味?你玩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吗?
中国武林其它的“粹”还多得很,我就不逐一“陈列”了,说实话,我都列举烦了。
所以说,我前面套用鲁迅文章而写的那几句——“有人说:‘我们的传统武术要特别生长;不然,何以为中国武术’?于是乎要从世界武坛挤出。”
我并未冤枉中国武林吧?
我特别佩服鲁迅文中“挤出”二字,用得妙,一针扎出血来。
咱们武林的一些大佬们,他们是不愿挤进世界武坛,惧怕挤进世界武坛。他们只热衷收几个老外徒弟,赚点美元。
满足一些老外的好奇心,这不叫挤进世界武坛。
就是说,大佬们是自己要“挤出”世界武坛。不是“被挤出”。
一些嚷嚷要让传统武术走出国门,挺进世界武坛的小伙子,你们先摸透大佬们的心思。
相比这些“僵尸粹”,中国武术有一个阳光干净的“小伙子”。我指的是散打。
散打亲近运动科学,拒绝膜拜神迷玄虚的古哲学、玄学,动作求实求真。
在我看来,散打实乃中国武术的一大瑰宝。
假以时日,散打有希望挤进世界武坛。
这三十多年来,对比散打与传统老拳的发展势头,即使缺乏专业的统计数据,大家也能观察到,认可散打的人越来越多,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认可传统老拳的人,日渐减少,呈下降趋势(当然,这里谈的是拳术实战,不涉及健身、表演)
此消彼长,预示着太阳在缓缓地升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