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者读鲁迅——从鲁迅看八极拳套路

(2020-05-11 17:41:09)
标签:

体育

     武者读鲁迅——从鲁迅看八极拳套路

 

                                      韩起

 

疫情期间闷在家里,整天只是练、看书两件事。其它没有什么可干的。

鲁迅的书,我年轻时看过一些,觉得会心不远。这些日子趁着闹疫情,就打算重读鲁迅,我把《鲁迅杂文全编》找出来,想看了随手拿过来翻几篇。

重读鲁迅的初衷之一,也是想通过他的杂文,想象一下他若活在疫情期会发些什么样的感慨。不成想,读着读着,从他的文字里像是伸出一只手,拽着我的脑子往武林上扯。这事乍一听奇怪,不过我要是给大家摘抄几段,相信有不少人会会心一笑,点头说:还真是这么回事。同时佩服周老师真是厉害,他一百年前说的话到现在仍不过时。譬如鲁迅在1918年发表在《新青年》的《随感录——三十五》这篇小文里写道:

 

   “从清朝末年,直到现在,常常听人说‘保存国粹’这一句话。

  ------

   “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情了。换一句话,

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

   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

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

好。

  倘说,中国的国粹,特别而且好,又何以现在如此情形,新派摇头,旧派也叹气。”

 

兄弟姐妹们,品出味道来了吧?譬如文章的第一段,把它用到武林,不夸张地说,完全适用——只需加上“在武林”三个字,把它们写成“在武林,从清朝末年,直到现在,常常听人说‘保存国粹’这一句话”。

在武林,像“保存国粹”之类的话,我们听的还少吗?

所以我说,武术爱好者,尤其是老资格的爱好者,读鲁迅,一不留神,你的脑子就会溜到武林上。

武林的“粹”有无穷无尽,内气内劲整力神力------其种类之多,怕是与病毒可有一比。但我今天只谈一下八极拳,如众所知,在八极拳界,有不少人声称:练八极拳无须进行对抗训练,练套路就可以练出实战能力。有这事吧?

“套路出实战”,太“国粹”了!遍观全球拳术,独此一份,借用鲁迅先生的话讲,实乃“一国独有,他国所无。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

假若太平洋某些小岛上的土著,也有此国粹,抱歉,请恕我孤陋寡闻。

但特别的东西——套路出实战,“未必定好,何以应该保存?”

好不好?不该由某一个或某些人人来回答,须看事实,看绝大多数八极拳爱好者的实战表现。

倘若绝大多数的八极拳爱好者由套路练出了实战功夫,那么“套路出实战”训练法就是好的、合理的。

如果绝大多数的八极拳爱好者“没有由套路练出实战功夫”,则“套路出实战”不成立,它是坏的,不合理。

很遗憾,武林没有出现过“套路出实战”的成功例子。

相反,武林倒是有数不尽的练了套路去实战的挨揍的例子。

就是说,无数八极拳爱好者已经用他们的实战表现,向人们证实了,练套路出不来实战功夫,套路与实战没有关系,扯不到一起。

如果有人不爱听这话,对不起,这不是我韩某人的观点,这是无数八极拳爱好者表现出来的事实,我不过是把这事实说出来罢了。

事实,就是无论有人说还是没有人说,它都存在着,抹不掉。要恨你就恨事实去吧。谁让事实这么不解风情。

我至今练了39年八极拳,在小青年们眼里算是老资格,因此一直有一些练了好几年八极而不能打的小伙子向我倾诉他们的经历,他们大多心怀怨气,心里恨什么人。大家猜一猜,他们恨谁?

我不是他们的老师,不曾教过他们,他们当然恨不到我呀------

好啦,既然“套路出实战”这一国粹,其“粹”就如同“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那么这么丑的东西,用鲁迅的话说,“还不如将这‘粹’割去,同别人一样的好。”

其实,同别人一样,本就是中国武术的另一个事实,譬如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散打(散手)和2007年开始的“武林大会”,各家各派纷纷登台亮相,结果,打起来全一样。我一向不解风情,故十几年前在《搏击》杂志上宣称:天下武术一大抄,上了擂台全一样。

同样是在十几年前,我还在《精武》杂志上更加不解风情地唠叨说:

天下拳术,倘若按照散打的规则,那么打来打去,就会打成散打。

天下拳术,倘若按照拳击的规则,打来打去,最终会打成拳击。

若是按跆拳道的规则,最后就会打成跆拳道;若按照摔跤的规则,就会打成摔跤;若按照------

就是说,在相同的比赛规则下,不会产生出两种拳术。

当然了,因为是先有格斗术、后有擂台(比赛规则)的缘故,中外拳术有很多格斗技术被规则限制掉了。

那些被规则限制掉的技术,我称之为“擂台下武术”,或曰:擂台下技术。

有人问:被擂台限制掉的拳术技术,各家风格独特吗?

不,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中外各家的区别也不大,你比如八极拳的搓踢,不仅八极拳有,别的门派也有,看外国的一些格斗术,人家也有。中外各家的搓踢,名称有别,但技术的大模样都差不多,差异仅在细枝末节。

当然,在实战中,相同的技术在不同的人使来,难免带有一些个人特色(不同的技术组合、不同的战术等等)。我常爱说的一句话“拳术没风格,有风格的是拳术家”,就是这个意思——我这指的是实战,非个人演练、非说手。

故而我常说:天下搓踢全一样。

天下的抓法,也全一样;天下的椎打,也全一样。

(我常把我练的、教的搓踢、抓法、椎打,冠以八极拳搓踢、八极拳抓法、八极拳椎打,实是因为我老师李公仲槐先生是练八极拳的,我师爷吴秀峰前辈是练八极拳的,而我老师追随秀峰师爷二十年,我追随我老师三十一年,我若是不冠以八极拳,我就不知道它该叫什么名字——我希望未来有一个统一的称谓,消灭门派之分。)

顺便说几句抓法,如很多人所知,元朝有一本《少林寺拳经》,书里描述到抓法。该拳经的记述者没把门派当回事,他讲到抓法时,只说“抓法”二字,无所谓少林的、武当的、通背的------,大有“天下抓法全一样”的意味。原文如下:

 

“问:抓法能破体者何也?

  答:在便捷快利。

  歌云:进退轻跳称便捷,伸缩圆活快利间。体破血流红点点,指头到处有           

        痕斑。”

 

研究过“实战抓法”的人都有体会,这一段话,用概括性的文字,描述了抓法与拳法的区别,也即抓法相比于拳法的特别之处。

文字中不曾谈到抓法的技术的训练。

一般来说,拳经、拳谱之类,都回避训练事宜。这不难理解,技术本身无法保密(你只要使出来,别人就能看到,就可能学走),但技术的训练(主要在对抗中进行)还有身体的训练,因为是在小圈子里进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守住秘密。

好啦,在聊了一通“天下武术一大抄”之后,接下来我要消除一点误解,即有人以为我反对练套路。不,我不反对。

我反对的是“套路能练出实战功夫”。

有人想用套路健身,我挑大拇哥,好!健身操、武术套路、游泳、跑步------都是健身的好方法,找一项自己喜欢的运动,是自己的事,谁他妈也管不着,爷就钟爱练武术套路健身。

有人喜欢套路的表演性、或练套路以娱乐自己,这我也赞,好!街舞、武术套路、花式足球------皆有表演性和娱乐性,谁规定了只能选街舞不能练武术套路?

好了,解释完我的观点,咱们再回到鲁迅,鲁迅在他这篇“随感录”的结尾,还说了这么两段话:

 

“我有一位朋友说得好:‘要我们保存国粹,先须国粹能保存我们’。

保存我们,的确是第一要义。只要问他有无保存我们的力量,不管他是否国粹。“

 

把这两段话用到武林,大家就该想一想了,“套路出实战”这个国粹,它能够保存谁?又会舍弃谁?

舍弃的,当然是想练实战的爱好者。

能保存的呢?大约是一些“套路出实战”的标榜者的饭碗。

因为该国粹能保存他们,故而“套路出实战”对于他们,的确是第一要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