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冒险
一个中庸而不平庸的开始
从三年前的《泰囧》到今年的《煎饼侠》、《夏洛特烦恼》,中国电影市场上,以小博大的经典例子数不胜数,也让青春爱情片和喜剧电影这些“轻工业”产品占据主体,类似于《捉妖记》和《寻龙诀》这一类重工业产品,却寥寥无几。
随便拍点热IP,凑点网络段子明明也可以赚钱,甚至利润比更高,又何必劳财伤神,承担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对于陈国富来说,拍《寻龙诀》就像是一次明知有险境的盗墓之旅。最大的难题在于:没有先例。“我们作为华语电影的工作者,不断地在搞科研、做实验,带着演员跟我们一起尝试,摔跤了再爬起来。不完美是一种常态,我们终将会成为电影史上的那些先驱者”,陈国富说。
在首映发布上,乌尔善说自己特地找人数了一下,在《寻龙诀》长达十分钟的片尾字幕中,一共有2004个名字。关于寻龙诀,还有以下几个数字值得记住:
这部电影一共有1800个镜头,有1530个是特效镜头。在内蒙开机时,整个剧组一共有700人,回到怀柔时也有500人。作为亚洲最大的摄影基地,怀柔一共有16个摄影棚,《寻龙诀》当时包下了其中的13个,剩下的3个棚因为太小用不了。制片人陶坤说,拍摄过程中曾经追加过几次预算,最终的投资比原来预想的多出了一倍。
外界一直将三大民营公司联手出击的《寻龙诀》,视作将要树立工业新标准的里程碑之作。首映之后,在普通观众和书迷普遍满意并拍手点赞的同时,导演何平却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何平连发了三条微博,称“大制作早就应该解决了叙事,看的就是制作水准”,也谈到了电影创新的可贵。其中有两条后来都被删掉了,只留下这么一条:“当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强劲电影市场的当下,评价一部电影的标准如何定位?无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类剧情片是否应该按照国际水准,而应不再是中国标准了?”
乌尔善也承认电影还有很多遗憾,“剧本、表演、制作,每个环节都会有,特效都有没达到我要求的,或者是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也觉得《寻龙诀》的可贵在于“没有短板”。“无论是创作还是技术环节上面都不能有明显的纰漏,保持到那种平衡,达到及格线,对中国电影工业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乌尔善说。
《寻龙诀》未必是最好的中国奇幻冒险电影,也没有太多自觉的想要革新的使命感。但能在书迷和大众、审查禁忌和怪力乱神,好莱坞叙事和本土盗墓文化等诸多角力因素之间达到一种平衡,已实属可贵。对于本土奇幻冒险类型而言,这仅仅是一个中庸而不平庸的开始。
就想当初拍完《画皮2》一样,乌尔善自己已经列出了所有《寻龙诀》存在的问题,为下次拍摄更加复杂的3D《封神演义》积累了更多改进的目标和一手资料。
天下霸唱不久前也推出了新系列《摸金校尉》,陈国富说正是创作《寻龙诀》的剧本,激发了彼此的灵感,启发霸唱写出了真正的《鬼吹灯》第九本。
《摸金校尉》的改编权已经交给了陈国富的工夫影业,他也将带着这个项目继续走下去,目前已经在定下一步电影到底要探什么样的墓,至于到底会拍几部,陈国富别有深意地说:“一次想三部是蛮正常的”。
对话陈国富、乌尔善
我们对雾霾不能说真话,就没资格拍更好的电影
http://ww1/large/61e7f4aajw1ez3lg9tc74j20hq0b476o.jpg审查不是平庸的借口 勒紧脖子也能激发灵感" TITLE="【新航标】陈国富、乌尔善: 审查不是平庸的借口 勒紧脖子也能激发灵感" />
乌尔善回答关于《寻龙诀》的疑问。(摄影by夏祺)
新浪娱乐:华语电影中奇幻冒险类型确实比较少,你觉得《寻龙诀》相比早前的比如说《天脉传奇》,对整个类型片的贡献或者说革新之处在哪里?
陈国富:我不敢说它有什么革新的,因为我们没有抱着这样的态度去做这个电影。我觉得,只要讲究,各部分都讲究,各个元素都讲究,就会对华语电影有贡献,而且是莫大的贡献。因为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急于要变现的一些类型的山寨,所以我没有办法把我自己,或者说把这部电影拿来跟其他的同行去比较,然后说我们做到了什么。我只能反过来问我自己,我有没有坚持到最后一刻。
新浪娱乐:比如说最近上映的《火星救援》,中美电影对比一下也很有意思,美国电影经常都是探讨未来,中国却喜欢伸向过去。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
乌尔善:可能中国整个的文化背景缺少一些科学精神,真正面对未来的思考和假设一定是需要一定的科学理论的支撑。我觉得这些方面,可能整个的中国人的文化环境里面都缺少这一部分,历史倒是我们很庞大的一个资源。
关于科幻电影为什么在中国还没发展起来?我之前说不是没发展起来,是没有,就不用那么客气了这件事情。因为科幻电影对中国电影创作者来说其实是一种非常愤世嫉俗的类型,所有面对未来的描绘,都是对当代的一个尖锐的批判。如果我们没有批判的精神和面对真实未来的勇气,我们永远不会产生好的科幻电影。比如我们的未来讲的就是现代人的所作所为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如果我们不能谈这些东西的话,那科幻又无意义了。所以我还没有看到这么有勇气的作者和电影的创作者,能够克服这个障碍。我觉得可能是一个创作空间带来的约束,导致我们没有科幻电影。还有我们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科学精神,科学最重要的是什么?求真嘛,我们有没有这种求真的精神?我们能不能说真话?如果我们对前两天的雾霾不能说真话的话,我们就没有资格拍更好的电影是不是?
新浪娱乐:如果没有审查的限制,《寻龙诀》会不会跟现在这一版有很大的不一样呢?
乌尔善:没有很大的不一样,顶多尺度稍微的大一点。比如暴力啊这些,整个感官刺激的程度会强一点。但我不认为审查跟创作是完全对立的。因为其实不只在中国,其它的国家也有他们的一些禁忌,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禁忌这是一个不用说的事实。只不过你不要用审查的禁忌去掩饰你的平庸而已。我们看到那么多穆斯林国家,伊朗的禁忌比中国多得多,它的那种艺术成就可比中国电影高得多。审查本身不是一个电影创作,拍不出好作品的借口。而是电影创作者应该去用自己的智慧超越这个标准。这是我一直对审查持续的态度,就是这样的。就跟你跑110米栏似的,你把栏摘了谁也能跑,但是比的就是跨栏,是不是?
http://ww1/large/61e7f4aajw1ez3lgtrg1ij20hq0b476k.jpg审查不是平庸的借口 勒紧脖子也能激发灵感" TITLE="【新航标】陈国富、乌尔善: 审查不是平庸的借口 勒紧脖子也能激发灵感" />
陈国富对话新浪娱乐。(摄影by郑福德)
新浪娱乐:中国已经是越来越开放的一个市场,好莱坞大片配额政策不断放宽,你觉得未来对于国产片而言会是一种很严峻的形式吗?
陈国富:我不觉得严峻,我是乐观其成,我是愿意看到开放的那种从业者。这个问题得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角度是,市场在那,它一定会提升,你都不用担心,你也不用去研究,你也不用去骂人,它就会提升。因为生意在那呢。就有利可图,大家为什么不做更好的东西去抢市场呢,所以从这点来看是可以乐观的。但是你也可以悲观,悲观的意思就说,因为这个市场来的太猛、太快、太没有心理准备,所以会出现很多一窝蜂,会出现很多山寨。那么山寨的结果不只是粗糙,山寨的结果是没有自己。山寨最可怕的是,你没有自己,你忘了自己是谁,所以你的产品会没有特点。你可能市场还是占满了,你可能钱也挣了。但是中国的文化也就完蛋了。因为电影还是文化的一个表征,是互为表里的。
新浪娱乐:包括今年电影圈也有很多关于“抄袭”的讨论,现在国产片翻拍也很流行,你觉得中国电影为什么对原创的重视程度一直不足呢?
陈国富:这个重视还是要由观众起头的,我觉得摇旗呐喊的必须是观众,不能是某个投资公司,不能是某个导演,或者监制,或者某个明星。你这样是改变不了这个行业的风气的。观众常常透过口碑,也就是自媒体发出了很多声音,这个还是给我一些振奋感的。虽然我不是那么熟悉,微博上面都流传什么样的,但是我能感觉到这个东西会改变行业。我乐于看到这种改变,它是由下而上的。
新浪娱乐:你说《寻龙诀》的遗憾也有工业成熟度的问题,现阶段对于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程度而言,是还没有更好的能力来消化《寻龙诀》这种体量的项目?
乌尔善:目前来说很吃力。现在中国电影不能算是工业,只能算是手工业。有个别的人,个别能力比较强的人组合在一起,他们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创作,但是但凡形成工业,一定是可复制的,可以量化的,可以不以任何个人的能量来决定电影最终质量的,这才叫工业。我们每个人都是整个工业环节里面的一环,但是在中国完全不是这样的,他拿掉个别元素,链条就坍塌了,那证明它还是手工业。它是个别高级的工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对工业流程和整个系统起到的作用。这就是工业和手工业的区别,我自己认为中国电影还处在手工业阶段,某些导演、某些制片人、某些监制、某些演员起到了核心作用。而不是整个流程,整个体系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称不上工业。
采访主笔:小楠
策划编辑:梵一
电影编辑:连荣莹
摄影:夏祺
摄影:郑福德
摄像:陈植
监制主编:陈弋弋
副主编:艾辉
联系我们
邮箱:ent@staff.sina.com.cn 电话:010-6267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