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07月10日

(2013-07-10 14:36:18)

中学生

  姓名:冯晓君

  就读学校:广东省江门市某重点中学

  出生年月:90后

  喜欢的电影:《小时代》《分手合约》

  去看《小时代》的理由:郭敬明做导演啦!

  《小时代》的友谊

  在去看《小时代》之前,已经听说了许多关于它的新闻报道。终于抽到时间,可以好好欣赏一下这部由新晋导演郭敬明,加新生代偶像杨幂,柯震东,郭采洁等主演的电影。


高考状元

  姓名:张韵凝

  就读学校:北京四中(2013北京高考文科状元,高考成绩695分)

  出生年月:90后

  喜欢的电影:《对她说》

  有关孤独的诗

  1. 有关郭敬明

  虽然不认同他的写作手法,总是在应戛然而止的地方添上大段以渺小抑或迷茫为主题的议论;不喜欢他虚构的夸张、昂贵而闭塞的世界;但小时代里的人 物却走到我心里去了。我惊奇却又害怕地从一个个人物中看到似曾相识的东西。虽然每个角色夸张得近乎符号化,却又是真实的,我们身上有他们的碎片。

    2. 有关《小时代》

  看到电影时无疑是有些失望的。画面唯美到不真实,人物有些做作的忸怩和略显生硬的对白,大段从书上直接搬来的旁白,交错进行的支离破碎的情节。

  3. 有关寂寞

  蒋勋在他的《孤独六讲》里写过有时候他会站在忠孝东路边,看着人来人往,觉得城市比沙漠还要荒凉,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道彼此的心事。

  看《小时代》时觉得这个世界被一种很熟识的气氛所包裹,后来想起,就是蒋勋先生所写的寂寞。

    4. 有关感动

  柏拉图说每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在寻找另一半。

  看小时代时我也有这样的体会,忘记了是哪一章,只记得抬起头看到窗外晚霞布满天空,突然有一种既想哭又想呐喊的冲动,想打电话给我爱过的人告诉他我还没有准备好忘记,想在那一刻说完所有的话,害怕下一秒就来不及。

    5. 有关孤独

  最近有许多打着青春旗号的电影,观众们一次次进入电影院,为荧幕上青稚的爱情而唏嘘,为属于自己的时代的过去而惋惜。但过于轻浮感动也会变得廉价,当我们度过了盲目宣泄情欲的年纪,需要沉静,学会习惯这种不断追寻的孤独。

  寂寞是向外排空的,而孤独是向内完满的。

    6. 有关诗

  莎洛美回忆里尔克时说:诗人一方面受到命运的加冕和垂顾,另一方面却被命运的轮子碾得粉身碎骨。他天生要承受这种命运。

   小时代在一场火灾中结束,骄傲的顾里、单纯的唐宛如、清澈的崇光,最终被他们性格的阴暗面毁灭。然而更加现实中的我们无论如何需要继续下去。不再自卑于真实的自己,不再轻易宣泄轻易感动,为我们的孤独写诗。

大学在校生

  姓名: 章小培

  就读学校: 北京大学影视系

  出生年月:1990

  喜欢的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

  去看《小时代》的理由:因为演员卡司,以及之前的宣传物料

  这不是最好的时代,也不是最坏的时代

   这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做不好死不了人的,中国电影也不会因为这部片子就被拉低水准多少,如果被拉低了,那也只能说明郭敬明强大的个人影响力,该拍大片的导 演还是会拍大片,该强调艺术性的导演还是会执迷于对电影语言的探索,中国电影不会怎样的,如果你抱着别的心态,那何不试试别的选择。

    实话是,我看到的除了那些美好的肉体之外,是她们在高架桥上奔跑的镜头,是镜头里林萧在那间办公室里小心翼翼的神情,是这几个姑娘在各自受伤之后愿意互相扶持的友谊,至于那些浮华,有谁没见过呢,不必大惊小怪。


大学毕业生

  姓名:杨犇尧

  就读学校:香港中文大学国际关系学学士、历史学硕士

  出生年月:1990

  喜欢的电影:杜琪峰和许鞍华的港片

  去看《小时代》的理由:最初是因为看到这样一条微博——“小时代,不是写我,是写办公室的实习生,这个群体必将崛起。这个电影足够新,新得让人 害怕”。写这条微博的电影人我一直都很关注,因为他的一些评论鞭辟入里,他的一些随感引人沉思,他关于《小时代》的这条短评激起了我的兴趣,然而看过之后 我感到纳闷,如果不是从拍摄技术上来说,他怎么会有这样的评论,难道很多媒体人都会时不时扮演“托儿”的角色?

    骗过一次,就不会有下次

  看过郭敬明的《小时代》以后,我很不解为什么这样一部再寻常不过的青春偶像电影,竟会在网络上掀起如此浩大的争论,甚至骂战。

    因此一部普通的青春文学改编的电影,就没有必要套上“跨时代的新电影”抑或是“给某某年代人看”这样的大帽。以这种方式引来一场轩然大波从而吸引票房,或许是一种成功的营销方式,但是我想,对于一名刚转行的新秀来说,并不能引起同界人的认可及尊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3年07月05日
后一篇:2013年07月11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