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而至,不能已,以文字来了却感慨

(2012-05-30 01:11:52)
标签:

周云蓬

柴静

李亚鹏

《看见》

杂谈

分类: 不安分的心

情而至,不能已,以文字来了却感慨

/方鸿渐


 

刚看过柴静新一期的《看见》,是专访李亚鹏的,讲述一个明星父亲为了女儿做出的改变。《看见》每一期选取的都是社会角落里容易被忽视的一类人群,发掘他们生活中的逼仄、不堪、闪光、愿景。这是央视少数值得期期必看的节目。

《看见》节目组之所以选取专访李亚鹏,是因为李、王夫妇发起的嫣然天使儿童医院在北京挂牌开业。唇腭裂的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这一特殊群体重新推出,但是这又不仅仅是关注这么简单,要不然,我也不会感慨万千。

李亚鹏

我在想,这期节目为什么不以王菲为采访对象呢?我想大概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王菲人气太高,她所参加的节目容易激起观众娱乐心理,破坏节目整体氛围;二是李亚鹏蜕变更能引起节目所要达到的效果。也许还有其他原因,那就不得而知了,可以慢慢补充。

引起我最大反应的,就是李亚鹏怎么能在这几年之内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之前的浪荡子,喜欢旅行,喜欢哈雷,一路飙车可以跑到看不见的远方。现在的绝种好男人,顾家庭,疼媳妇,疼女儿,爱生活,言语不凡,眉宇之间透出一种英气。当然,这英气,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成熟。

你能想起十年前的令狐冲吗?你能想起几年前的郭靖吗?这根本和现在的李亚鹏不是一个人。难道是王菲塑造了他?张口闭口“我们夫妻”“我老婆”,这不是作秀,我觉得,到柴静节目作秀的都会感到不好意思。夫妻生活锻造了二人的默契和和谐,女儿天生的缺陷成为夫妻二人感情升华的重要纽带。王菲的粉丝一开始大骂李亚鹏,后来才逐渐接受、祝福、羡慕。我不敢想象,这样一对当初大家都不看好,生活在娱乐圈这个大杂烩之中的姐弟恋的二人,如果生的孩子很正常,是不是会相濡以沫坚持到现在?毫不留情说一句,这个天生嘴角上扬的女儿,是上天带给二人的恩赐。

如果说对于文章和马伊琍与李亚鹏与王菲对比的话,我更看好后两位。文章的道行还需修炼。

看完节目,我打开李亚鹏博客,虽然早已不更新,但是看得出来,这是一个善于用文字表达心情的男人。很难想象这个大男人用文字洗涤着自己的良心之时,内心如何的复杂、纠结,到最后的真实、纯净。所以这些,你看了这期节目才能体会到一位父亲、一个男人做出的改变,如何由不幸走向坦然,由浮躁回归真实。

这不是广告。


柴静与她的团队

这个女人,是中国纪录片这一类型节目的奇葩。眼瞅着她脸上的皱纹一条条增加,她就是不结婚,不知是眼光太高,还是缘分未到。仔细想想,这二者区别又有多远呢?这样的女人,是过日子的女人,但是和在一起过日子的男人,必须是一个可以足够强大,至少能降住她的人。至于“降”这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天知道。

北大的阿忆最近请柴静去给学生讲课,关于新闻采访。这是柴静的拿手好戏。虽然这期节目(视频)我没有看到,但是我能猜得到柴静绝对不会给学生去说什么采访之道,什么路子,调子。因为好的采访,不仅没有定格,去让你有迹可循,甚至连早先的准备都不可能保证你万无一失。有时,事先的准备还会起到反作用,准备越多,想的词越复杂,也许你的节目出来就越不叫好。因为你的注意力都退到怎么去提问采访上去了,哪里还有与嘉宾的心灵撞击?嘉宾你根本没用心伺候,人家凭什么去给你掏心窝子说实话?

本期在说到一位从没做过这方面手术的70多岁的老太太去嫣然医院做手术时,柴静问,她们在这个年龄还有很强烈的欲望做这个手术吗?李亚鹏顿了两秒钟,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当李亚鹏组织了一下语言最后终于说出老婆婆是为了做手术后能获得抱孙子的机会的时候,眼圈红了。我想,节目前的观众,能不动容?

这是柴静的过人之处。这些从原创出来,独当过一面的央视主持人,都有这样的本事。李咏的自恋自嘲、崔永元的睿智锋利、白岩松的先煽情后质疑现在学会的反讽,都有些无师自通的味道。我有时在想为什么?为什么这些当初中国播音编导教育还不健全的时候出来的是这些各具特色的身影,而现在貌似“专业”起来了,但是去看电视,全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中国的准传媒人被机器害了,闪瞎了我们的眼。

本期更绝的设计是,本期不光是采访了李亚鹏,而且夹带了北京下层烤面筋的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唇腭裂孩子的故事。这样,节目出来的感觉不是高高在上的明星蜕变,而是活生生的广大群众生活。明星再怎么蜕变终究是上层,草根的蠕动才是真正的生活声音。

不知是柴静成全了《看见》,还是《看见》成全了柴静。从事实来看,前者的可能性更大。我没有学新闻,没有学播主,没有学编导,只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表达对一个主持人、记者、团队的看法和理解。不一定完全准确,但是必然有其合理之处。


弱势群体

李亚鹏提到为天生唇腭裂免费救治,还有一个重要的坎儿,就是打消或者最大程度减轻父母的心理障碍。唇腭裂不是简单的兔唇,甚至牙床都没有。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些弱势群体?柴静说你希望女儿怎么样?李亚鹏说像其他孩子一样就够了。

这之前,李亚鹏说到一个细节,那就是在向媒体及公众正式公布女儿唇腭裂的消息之前,出门都是把孩子裹严实,公布之后,就故意专门把孩子正面抱着,让孩子正脸面向这个世界。我想,这个时刻,面向世界的还有这对父母。

记得盲人歌手、作家周云蓬当年也参加过《看见》在各个节目,在节目中他一直乐呵呵地笑着,柴静也笑着。周云蓬很无奈地说,就是害怕别人问自己“你怎么看待自己看不见的事实”这一类的话。你就当我正常就好了,跟别人怎样聊天就跟我也怎样聊。如果一味想着我的不方便之处,那么给我的也只能是扭捏不自在。

好在柴静在节目最后点到了不给他们任何特殊的对待,这就是对待他们最好的方式。

 

 

本来想睡的时刻,点开柴静博客,看到这期专访,一开始有感于李亚鹏,接着对于柴静以及中国的传媒事业说了点题外非专业话,继而想到周云蓬那期带着墨镜留着胡子的景象,情而至,不能已,以文字来了却感慨,大概是文字的最大魅力了吧。

 

 

                                                 2012.5.30   1:04


柴静本期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b0d37b0102ecxv.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碎碎念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