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一本怎样的杂文集?

标签:
韩寒青春风格内容杂文集杂谈 |
分类: 杂文百科 |
《青春》是一本怎样的杂文集?
文/方鸿渐
http://s3/middle/61e756b4g7846d87717d2&690
大陆版http://s1/middle/61e756b4gb2c4754ec1f0&690
其实,《青春》大陆版才上市不久,台湾版也才在去年9月出生,被封为畅销书代表作也只是一个噱头罢了。不过,《青春》之于韩寒,这确实也值得说说。
名称上,“这个书名源于早先时候富士康的员工不断跳楼,我写了一篇文章,叫《青春》”,这是韩寒最近的博文《序言一篇》上解释的。实际上,书名对于韩寒来说,无所谓了,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刻意放大同名篇目《青春》的月薪1200块,生活在“魔都”上海的故事。韩寒的杂文都具有时代代表性,不是单单《青春》如此。你如果用这本杂文集的第二篇《这一代人》作为书的标题同样行得通。好书重在内容,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内容上,《青春》是一本杂文集,收录大部分博客博文(含有部分被删除的),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台面下的。这是必须要有的,因为博文可以到网上看,何必买书啊?也许就有铁杆粉丝去买,靠这个排销量,名声也不好听不是?韩寒毕竟不是郭敬明。压箱底儿的来几篇,既为了宣传,也是以飨读者嘛!毕竟,研究韩寒的批评家们也有越来越多了,尽管他们嘴里不说,心里实际上早已沦陷。
风格上,一贯的犀利笔调,在这个书里也不例外。其实笔者认为这个书的质量还停留在韩寒的上个阶段——做父亲以前的阶段。我想,将来文学史上要是专门开出“韩寒”这一章的话(暂且假设如此,尽管希望渺茫),作为父亲的这一年也就是20世纪的第十个年头必然要成为一个分界线。二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特别吻合,但是作为一个资深读者,对于韩寒文风的变化,我深有感触。笼统地说,过去洒下的是一腔热血,一口狠话,现在播放的是一方温情,一缕阳光。当然,余味绕梁,后劲依然。
说实话,我现在手里现有的这本书是电子版的台湾版,我不打算去买实体书。因为我在期待,期待下一本更加理性,更加吸引人,更加具有人情味、男人味的杂文集。
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