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
说点开心的吧。
二.
昨天看了《梅兰芳》。前半截不错,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手笔。后半截,咋就成了一段段拼凑起来的闹剧呢?
我非常不合时宜的,一边看福芝芳撒泼或含着眼泪鼓掌,一边不停的念叨我将奉她为偶像。
(只限电影中)这个女人为了梅兰芳,作牙尖嘴利的“坏人”,家里开着流水席,逢年过节送礼给行里的各位老人,看着丈夫在舞台上与孟小冬假戏真做却要含着眼泪用力鼓掌——可是她不曾让梅兰芳有一丝一毫的尴尬和难堪,仍然在寒冬等在日本军队驻扎大院的门口,声泪俱下的请“三哥”就此离开;看到梅兰芳的眼泪,她会又笑又气的说他“没出息”,也会静静的坐在他的对面陪他落泪——就算那眼泪也是为她自己而流。
我曾经查找一些他们几人之间的八卦——在福芝芳和孟小冬之间的抉择中,孟小冬落了下风,只因她“心高气傲需要别人服侍”,而福芝芳“识大体能侍候人”——原来女人这一辈子,在“作自己”和“合乎日常规矩”中,只能选择一样。
八卦资料看的再多一些,心里对福芝芳的喜欢又多了一些:出自贫寒之家,有骨气不愿作小妾;在嫁入梅家之前,也是天桥一等的旦角;嫁入梅家之后,她对梅兰芳的原配尊敬有加,将家里大小的事物打理的井井有条;梅兰芳注重仪表,她也学着不作黄脸婆,身上经常也是香香的;对于孟小冬,她只说出那一句:他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他是座儿的...
用电影看罢,让我印象最深的细节作结尾吧...梅兰芳和福芝芳二人并肩坐在床上洗脚,福芝芳一边嗑瓜子一边和梅兰芳唠家常,想起没拿洗脚的毛巾就惦着脚尖跳着去取——那一刻,她是放松的,全然不见平时张牙舞爪的锋利;那一刻,她甚至是娇憨的......
三.
晚上很困,仍然支撑着看完了《姐姐的守护者》。故事情节看似简单,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因为大女儿罹患绝症,而选择再生一个孩子来提供脐带血、骨髓、各种淋巴细胞白细胞,甚至是肾。小女儿因此在备受冷落、为引父母注意而离经叛道的哥哥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名律师,将父母告上法庭,讨要自己的“医疗自主权”。小说以故事人物(爸爸、妈妈、小女儿、大儿子、律师、监护人(律师的前某任女友))的不同视角,逐渐将故事推向高潮并辅以插叙插议的对过往的会议,为读者展示出一副完整的画卷。不同于大多数小说的是,在故事的最后几个小结,情节连续两个急转弯——当所有人都以为小女儿将父母告上法庭只是因为想拥有自己的人生的时候,她说出了真相——原来她的姐姐也想拥有自己的人生,放弃千疮百孔的生命,还给所有人自由——就在法庭判给小姑娘“医疗自主权”的那一刻,她走出法庭,遭遇了车祸,于是她的肾最终捐给了她的姐姐。在妹妹的守护下,姐姐终于康复了......
最后最后的那一刻,我在灯下,忽然觉得浑身颤抖。
每个人,都渴望拥有自己的人生,可以自由的选择生或者死。可是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不可避免的有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很多人选择顺其自然难得糊涂的在两种选择中蹒跚前行,也有很多人作出了极端的选择——比如《姐姐的守护者》中的姐妹二人,比如<The Hours>中的三位女主角——我至今都无法忘记那位最后选择抛夫弃子的诗人的妈妈,满含热泪的说她并不后悔......
四.
这个冬天,很清冷,但是抬头的时候,还是能看到阳光。远远的,带着桔色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