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家姑姑

(2005-04-29 00:00:00)
标签:

杂谈



一个女人. 坚强勤奋并且精明,懂得最大极限的利用所有可运用的资源. 她虚荣,她小肚鸡肠,她不服气别人比自己强,于是她付出,并且收获. 她说她相信西方世界遍地是黄金,只是需要弯腰,需要脏了手,才最终能够拿到金子.

她有过三段婚姻,写过两本书,一个可爱善良的儿子. 她的第一本书列入美国2002年的best seller,并且被翻译成26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 她给discovery做过五个策划,各个成功. 她被联合国邀请,她被各种媒体争相报道.

可是,她说,她有很多的秘密,惨痛的连她自己都不忍回头回想,她在等着她的儿子长大,于是,她将有一个人可以依靠. 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作为一个单身妈妈,辗转调职到父母所在的地方,同一天,不同的房间,她的父母对她说了同样的一句话,我们年纪大了,不希望被打扰. 很多年后,当她成功的站在父母的面前,爸爸常常的叹了一口气,欣慰的说,在我这一辈里我是最不成功的,但至少下一代里,你是最成功的---那个瞬间,她说她泪如雨下,很久都没有在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因为她无法接受父母只是将她作为了一种竞争的物品,而恰恰忽略了她是他们的女儿.

2002年的时候,我读过她的第一本书. 我不屑一顾. 她的畅销是因为她满足了西方对中国的猎奇心理,她的成功是因为她嫁到了著名的出版商. 或许书里的故事一定程度的反应了中国的某一代女人,但是对于我来说,那些故事太过遥远和残酷,并且已经成为了历史.

2004年的时候,我和她通过电话通过email. 我受邀拜读她给英国的Guardian写的专栏,并在其中发现她在大谈某个中国著名作家的时候居然写错人家名字,因此我深为觉得耻辱. 她组织了慈善机构,客气的请我给些建议,于是我花了点时间,浏览了慈善机构的网站,并且写了长长的email,毫不客气的指出了其中的诸多不足之处. 之后,再没有收到回音.

昨天,我见到了她. 在她和一个杂志合作的见面会上. 对她的演讲,我持保留意见. 我对爸爸说,她在努力的追赶时代的潮流,但是她还是被落下了. 她看到了很多中西方存在的问题,但是她的观点太局限了,并且作为一个同样留学过海外的人,我觉得她很片面. 当然,在她讲到和她儿子有关的所有细节和故事的时候,我被打动了. 也许,她不是一个好的作家,不是一个在我的价值观内被认可的成功人士,可是,她是一个好的妈妈. 她用尽所有的方法,给她的儿子快乐. 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幸运的是,她的儿子,真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且保持善良.

今天,我替她带着各国的著名出版商和主编游览长城脚下的现代建筑公社,并且和她坐在一个小小的饭馆里吃饭聊天. 我们讲到我们共同的家人,讲到她的父母,讲到我的奶奶. 两个人同时,潸然泪下. 同样的来自一个或许太过出色并且竞争激烈的家庭,走近的时候发现这已经不是一个正常的家.

最后,我想说,我收回对她不屑一顾的评价. 她用她的坚强和韧性说服了我,让我看到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天资聪颖的人才可以成功. 她用她的人性感动了我,让我相信无论她是怎样的精明,或许怎样的利用过自己出卖过自己,在她的家庭面前,面对她的父母和儿子,她是一个平凡的渴望爱护的女人. 或许,她的文笔有限,或许翻译的水平有限,所以未能真正表达出她内心深刻对于中国女人的很多问号和惊叹号,但是,我可以顺着她的思路继续她的省略号......

其实,本来这两天有很多想法很混乱. 时间很晚,时差作怪,所以只能零星的写几句,日后再做整理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到北京
后一篇:今天情绪低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