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孩子把话说完

(2009-09-10 16:23:23)
标签:

杂谈

让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像别的父母一样,对孩子训斥一番,告诉孩子自私有多么的可怕,然后再教孩子以后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儿子眨眨眼睛,带着一脸的童真说:“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留给妈妈!”
  
霎时,母亲的眼里闪动着泪花。
 
 

我们都为那位母亲庆幸,因为她对儿子的宽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我们也为男孩庆幸,他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

生活中,绝大多数年轻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但每当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在向父母诉说时,稍不如意就遭到打断,轻则斥责,重则打骂,孩子只能将话咽回去。        

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的放矢,无所适从。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父母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自己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遭到领导没有理由的打断,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孩子对着父母诉说内心的感受,其实是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的极好机会。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有表达内心感受、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父母应耐心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得有理,应该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直至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如果父母一味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他们,剥夺了他们将话说完的权利,再有思想的孩子也会得日渐平庸。

   另外,如果随意打断孩子,也会增加出现误会孩子本意的可能性。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未发育完善,不会一上来就精炼地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需要拐弯抹角地陈述,经常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就像上面的故事提到的那位母亲,如果就此打断孩子,而去进行训斥,就完全误解了孩子的意思,使孩子纯真的爱心转变为母亲概念中的自私,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加倍的伤害。

而且,随着话题的深入进行,孩子会在其说话的语速、音调等方面传达更准确的信息,有利于父母把握孩子的心理。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父母都应该注意:让孩子把话说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