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让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我们都为那位母亲庆幸,因为她对儿子的宽容和信任,使她感受到了儿子的爱。我们也为男孩庆幸,他纯真而善良的流露,是因为母亲给了他把话说完的机会。
生活中,绝大多数年轻父母对孩子在生活上十分关爱,但每当孩子学习和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在向父母诉说时,稍不如意就遭到打断,轻则斥责,重则打骂,孩子只能将话咽回去。
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的放矢,无所适从。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父母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自己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遭到领导没有理由的打断,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孩子对着父母诉说内心的感受,其实是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的极好机会。
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有表达内心感受、阐述自己看法的自由。父母应耐心地让孩子把话说完,孩子说得有理,应该赞赏,孩子说得不合理,可以进一步交换意见,直至解开孩子心中的疙瘩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如果父母一味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强加给他们,剥夺了他们将话说完的权利,再有思想的孩子也会得日渐平庸。
而且,随着话题的深入进行,孩子会在其说话的语速、音调等方面传达更准确的信息,有利于父母把握孩子的心理。无论从哪个方面讲,父母都应该注意:让孩子把话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