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库淑兰,我喜欢的民间艺术家

(2012-06-25 13:01:39)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喜欢的画家

关注库淑兰好些年了,她是我们陕西旬邑人。喜欢她质朴艳丽的剪纸作品,里面洋溢着生命气息。我曾在西安化觉巷一家小店见过她的作品,很美。

http://s7/middle/61e65af5xc344ea587ae6&690

http://s12/middle/61e65af5xc344eb7d59bb&690

http://s6/middle/61e65af5xc344ec84e225&690

http://s15/middle/61e65af5xc344ecc121ae&690

http://s8/middle/61e65af5xc344ed207557&690

http://s1/middle/61e65af5xc344ed8adb00&690

http://s14/middle/61e65af5xc344ee17bb0d&690

http://s1/middle/61e65af5xc344eee244a0&690

http://s13/middle/61e65af5xc344ef39bc0c&690

http://s13/middle/61e65af5xc344f01d994c&690

http://s9/middle/61e65af5xc344f0829668&690

http://s16/middle/61e65af5xc344f0a6e2af&690

http://s15/middle/61e65af5xc344f0ceb13e&690

 

 

符文:歌者库淑兰



想哩,想哩,实想哩;十股子眼泪常淌哩。——库淑兰剪纸歌谣
    库淑兰是一位歌者,一位不通文墨但用心血、用一生经历而歌的歌者。以前从没人认为她是歌者或诗人,人们都称她为“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我认为她的剪纸民谣比她的剪纸作品更具魅力、更感动人。不信你听:
     “开窗窗,闭窗窗,里面坐的是绣姑娘;格子里,格子外,格子外面种红菜;又想吃来又想卖,又想送人又想带。”——《绣姑娘。库淑兰剪纸歌谣》
    “老婆作诗实可怜,寒冬腊月在外面;亲生亲养一根子,我儿娶妻我没见。媳妇作诗一朵花,我不知老娘在邻家;双手扶过亲娘拐,煎汤煎水侍候下;小伙作诗一朵莲,我没教我妻这么贤;人生都靠父母养,我一家三口才团圆。”——《我一家三口才团圆。库淑兰剪纸歌谣》
   “正月里冰冻立春消,二月里鱼子水上漂;三月里桃花红似火,四月里杨柳罩青花;五月里仙桃你先尝,六月里莓子满涧黄;七月里葡萄打起架,八月里西瓜剜月牙;九月里荞麦成起笼,十月里雪花到关陇;挣下银钱是买卖,挣不下银钱你回来。”——《十二月花。库淑兰剪纸歌谣》 
    这就是库淑兰的歌谣,她的歌谣或歌颂生活;或赞美爱情;或畅谈心事;或劝人行善。她表现动物;她描绘植物;她展现世象。在她的歌中有爱国主义精神;有催人向上、振奋精神的动力;有对封建礼教的控诉、鞭挞。在她的眼里众生平等;在她的剪下万物有灵;在她的歌谣里人神合一。这里我谨就她的歌谣进行评析,并深入地分析她每个时期的不同心态。


      “出东门,上南坡,上了南坡摘豆角;摘下豆角看外婆。你一篮,我一篮,看我女儿连蔓端(连根拔)”——《摘豆角。库淑兰剪纸歌谣》
     “一树松柏一树花,花笑松柏不如它;有一日天降隆霜鹅毛下,只见松柏不见花。”——《一树松柏一树花。库淑兰剪纸歌谣》
    “雁儿、雁儿(音念儿)排溜溜(排队、站队),大(父亲)给你扇锅(拉风箱)煮豆豆。你一碗,我一碗,把你吃得憋死(撑死)我不管。”——《雁儿排溜溜。旬邑民间歌谣》 
   童年时的库淑兰,是一个争强好胜,精干伶俐的孩子王。她可以像男孩子般上树摘桃、杏,也可以像女孩子一样弹杏、桃核,抓五子(渭北农村女孩子间流行的用杏核、桃核或小石子玩的游戏)。在这些游戏娱乐方面,她可是常胜将军。少年的她站在碌碡上踢毽子,一口气踢百十来个还要换十几种花样,这样的技艺就使得她在伙伴们中间格外突出,也使她在同伴中间处核心地位。十岁前的她常携弟带妹在田野里、场院里大声的传唱着家乡的童谣,这些童谣的词、调就成为她晚年后创作是随口吟唱的源泉。
    1937年17岁的库淑兰出嫁了,库淑兰的婚姻同旬邑普通女孩子的婚姻一般无二。早在5岁时她就被家长包办定下了娃娃亲。受过洋学堂教育的库淑兰渴望新婚姻的自由,却无力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不得不随父回故乡完婚。她的歌谣“门上来了个媒人哥”、“货郎子哥”等都表现出了此期的内心世界。 http://imgcache.qq.com/ac/b.gif
“栝梨子栝,栝梨子栝,栝梨子圆圈(周围)种红花。种了一亩不够摘,种了二亩摘不下。门上来了个媒人哥,媒人哥,你坐下。先喝酒,后喝茶,咱俩拉上个家常话。我女儿提不起钥匙当不了家。娘呀,娘呀,你不愁!睡到半夜梳光头。头里(前面)梳哩鬓鬓插,后头梳得牡丹花;脚尖上,麦穗花。裙边上,海棠花,扎花裤腿子喜莲花。”——《门上来了个媒人哥。库淑兰剪纸歌谣》
    “货郎子哥本是商州(之)人,担上(么)担子出城来;大街子不过小巷子过,‘吱哇’(么)一声卖杂货。‘货郎子哥哥,货郎子哥,把你外担子挪一挪。’‘你叫我挪,我就挪,不知你姑娘么置啥货?’‘你有啥,我置啥,又要花来么把钱花。’‘买几个?’‘买一个。’‘再添四个是五个。’……”——《货郎子哥。库淑兰剪纸歌谣》
    1998年我协助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作家赵宇共先生整理库淑兰口述史时,整理到一首名为《相思》的歌谣,歌曰:“想哩,想哩,实想哩;十股子眼泪常淌哩。”初听这首歌谣时,我被震惊了。人只有两只眼睛,也只能流两行清泪,可在她的夸张下,一切又都显得那么合情合理。这就是诗,一首气势磅礴的朦胧诗。它比那些无病呻吟的所谓的 “现代派诗人”故作呻吟要高明的多。它是流淌在库淑兰内心深处的歌。多年之后,成名的库淑兰面对着市、省甚至国家级的来访者都不卑不亢、落落自如。当来访者要给她和老伴合影时,她竟爽快地挽着老伴的手说:“这是我最亲最爱的心上人么。”这样的语言,这样的举动,别说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就是二十多岁的小年轻们也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这就是库淑兰性格中至真至纯的可贵一面。
        “白菜叶叶铺地黄,我娘生我气不长(理短、无人疼爱之意)。碎着(儿时)吃哩亲娘奶,大了服侍人家娘,人家娘,难服侍,稍不顺心就遭殃。棍棍打到我身上,句句骂哩我亲娘。深沟吃水要我担,下去呀窝(崴)的我脚尖尖;上来时刷的我裙边边。手又冻,腰里别。脚又冻,双手捏。世下(方言中原意指生下,这里指遇上、碰上)女婿鬼捶高(鬼拳头高,形容人个子低)。上炕要人促,下炕要人吊。上北塬,下南坡,看着我娘家柳树梢。柳树梢上黑莺红嘴稍(柳树枝头的红嘴八哥),快给我娘家把话捎;三股子红线吊死去,活着不值一个钱,死了值得大价钱,柏木棺材枸曲曲档(当地极为名贵的棺材用料),金银钉子排两行(金银钉子意指棺材材质之上乘);十二个猪,十二个羊,十二个骆驼配成双。十二个歪嘴和尚把经念,吹手吹(旬邑方言中把唢呐艺人称为吹手),女婿祭;娘家我哥上席安,我到阴司把戏看。”——《白菜叶叶铺地黄。库淑兰剪纸歌谣》 
   这就是包办婚姻的真实写照,20世纪20——40年代旬邑仍处于封建闭塞的传统世界里。“娃娃亲、童养媳”这些封建婚姻的受害者,这些旧礼教的牺牲品。她们的困苦生活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在库淑兰的歌谣集中这样的描述也俯仰即拾。作为这种礼教的直接受害者,库淑兰本身的婚后生活也非常窘迫。挨骂遭打是家常便饭,婚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库淑兰挨丈夫的打不计其数。晚年的库淑兰忆起这些时仍心有余悸,她常对人说:“提起我老汉,把人心伤啦!跟上这老汉我把打挨扎咧。”从她身上留下的十几处伤痕来看,她青壮年时期确实很不幸。
    晚年的库淑兰潜心于剪纸创作,经常顾不上做饭吃饭,为此也没少挨丈夫的指责与打骂。特别是80年代以后,库淑兰在家中常忙于剪纸致使锅里的饭一次次烧糊烧干,锅被一口口烧坏。当她作为笑料告诉我们时,常常换来大家的一阵阵笑声。为此,县上的领导、文化部门的干部一次次为她家买锅、送锅。这种现象一度成为旬邑剪纸界的一个笑料。今天当我们再回首往事时,不禁一阵阵心酸。在别人家七八十岁的老人正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每天都过着衣食无忧的舒心日子。可库淑兰老两口却因为衣食而苦苦地做,苦苦地剪。正如她的歌谣所言:“库淑兰做这剪纸,实为她的身和口来么先(来么先,是方言中的句末虚词无实意,为押韵而装)。”想着这些写着这些时,我仍不禁一阵阵心酸:你在为谁而做呢?
    如同其他的文学艺术家一样,库淑兰的晚年也进入了她个人剪纸创作的巅峰时期。她的作品由以前的小幅扩展为大幅,由以前的简单构图升华为繁缛华丽的精美装饰阶段。有人做过统计:在她作品一平方内光是贴上去的圆点达三千多枚,这些各式的圆点都是由她一片片剪出,又一片片贴上去的。其工作量之大、之繁非一般人可以想象。她此期的作品里洋溢着一股浓郁厚重的哲学意味,歌谣里也流露展示出一些宿命、轮回观点。她开始了思索,开始了表述。她认为在人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神的世界和鬼的世界。所以她说:
“一向男女不信善,一斗黄米价万千。男女都把天爷唤,无不搭救断人烟。”——《一向男女不信善。库淑兰剪纸歌谣》
   “ 出门正行走,路神保平安。恶人恶鬼远离身,自己腾腾自然行。念起经儿小广声,开开金亮门,点点莲花灯。”——《出门正行走。库淑兰剪纸歌谣》
   “正月十五虔经念,二月十五化纸钱。六月十九摆香案,十月十九座夜晚,满天星斗净落完,忤逆不孝要收完。”——《正月十五虔经念。库淑兰剪纸歌谣》
  “或修桥,或补路,或把骨掩;火舌差,或舍饭,或舍衣衫。”——《善歌。库淑兰剪纸歌谣》 
    正因为在她的精神世界里有一个鬼神世界,所以她塑造了一个美丽灵巧的女神——“剪花娘子。”并自称她就是女神“采的角子”(或称马角,神的代言人)。这个女神给了她灵感,给了她动力。并时时指导她剪这个,唱那个。她说:“剪花娘子把言传,爬沟溜渠在外边;没有庙院实难堪,热哩来了树梢钻,冷里来了烤暖暖。进了库淑兰家里边,清清闲闲真好看;好似庙院把身安。叫来童子把花剪,把你名誉往外传。人家剪的是琴棋书画,八宝如意;我剪花娘子铰的是红纸绿圈圈。”——《剪花娘子歌。库淑兰剪纸歌谣》除此之外,她一幅一幅不重复的作了很多幅剪花娘子像。这些像或大或小,或坐或立,但无一不雍容华贵。白里透红的大脸上,嵌着一双有神的大眼。细看这些人像竟都酷似库淑兰本人,这些女神的特点既代表了旬邑人传统的审美观,又表现着库淑兰本人对美的捕捉力表现力。她说:“脚大面丑是真妻,脚碎脸白惹是非。只要面头长哩稀(稀,指漂亮),裙子要穿下,脚大踏哩稳,手大抓哩美(抓哩美,指干活有力气、干得多)”。——《脚大面丑是真妻。库淑兰剪纸歌谣》除过复制这一张张剪贴画外,她还热衷于向人宣扬各种宗教说。这些观点,有的是她儿时念唱过的歌谣,有的是她自己加工改编的歌谣。据不完全统计她念唱、改编的歌谣达百余首。这些歌谣有的直白易懂;有的晦涩难解;有的可以用文字记述;有的却无法用文字记载。她本人因生活折磨早年认识的字也早已忘光,所以她后来的很多歌谣,我们只能辨其音,无法晓其意。这也是整理她歌谣工作中的一大障碍。
    2004年12月19日晨7时,苦了一生的库淑兰终于走完了她艰难而灿烂的人生路。她走了,走得太匆忙,让我们来不及把她更多的歌谣音译整理,介绍给世人。给她送葬的时候,我们遭遇了很多让人心寒,使人齿冷的事。这些事今后她都可以不再过问,不再关心了。但作为活者的某些人,却在从事着很多可笑的举动。早在2004年5、6月份,就有人在各种媒体上大肆的宣传“×××是库大师的唯一亲传弟子……”还有人蒙骗着一些善良的作家、记者,让这些人为她鼓吹、叫好。当知情人都质问她时,她竟毫不羞臊。这种骗子行径不得不让人深思:她究竟想干什么?她知道什么是库淑兰风格的剪纸艺术吗?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旬邑文化馆就组织人力学习、复制库淑兰剪纸作品,当时她又在干什么?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数十次剪纸学习班里,她参加过几回?她认真地作过几回,几张剪贴画?真让人替她担心。放着人不好好做,干嘛要做别人的什么什么人。在生活中,在艺术界,别说你是某某某的什么人,你就是某某某本人,干不出成绩,照样也没人理。因为库淑兰不再代表一个人,而是一个文化符号,一种特殊的文化品牌。你是什么?你懂什么?你能代表什么?

    就在撰写本文的前几天,库淑兰的二儿子打来电话,他为自己在母亲葬礼上的行为而后悔,并一再道歉。我们告诉他:你的做法一开始实施,就伤了很多人的心,也伤害了你及别人的感情。大家出席葬礼是为了给老人送行,也是为了向一种文化致敬。你能做的、不能做的都已经作了。不管伤及到谁,与谁有多少利,又有多少弊,这都是过眼烟云。只希望你能继承老人遗风,豁达地生活下去……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用库淑兰的歌谣,向这位老人致敬默哀吧!
        “想哩,想哩,实想哩;十股子眼泪常淌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