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朱湖中学首届毕业生三甲班师生聚会

标签:
岁月留痕朱湖中学首届毕业生三甲班师生聚会向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分类: 笑对人生 |
——朱湖中学首届毕业生三甲班师生聚会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从初中毕业的日子起,竟然已过去了整半个世纪。
“向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怀着感恩之情、思念之情、同窗之情、师生之情,于,从四面八方,汇集拢来,芬芳友情难忘,相聚于洪泽湖畔、徐洪河之滨——母校朱湖中学。让我们执手相看:看校园,抚今追昔,感慨万千;看同窗,问寒问暖,交流共勉。絮絮情谊,童心、爱心和责任心,使我们温暖。
想当年,我们还都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如今的我们都儿孙绕膝,大多退休,颐养天年。50年的岁月,虽然摧老了我们的容颜,却给我们带来了睿智和经验;虽然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却给我们带来了沉稳和老练·····“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重叙往日的友情,畅叙非凡的经历,倾诉生活的苦乐,互道别后的思念,大家都在尽情享受那重逢的喜悦!尤其当我们步入社会,品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世事的沉沉浮浮之后,才发觉学生时代的生活就如同一杯陈年佳酿,如同一首饱满深情的歌,悠远而绵长;同学之间的友谊是一段割不断的情,是一份躲不开的缘,愈久愈纯正,愈久愈珍贵,愈久愈甘甜;正处“恰同学少年”的初中生活,实在是令人留恋,毕竟其中镌刻了太多的憧憬和历练。尤其是班主任姜老师聚会上的即席讲话,集“教学、读书、做人、做事、社会、政冶、经济、官场、家庭”方面的教导于一体,再次震撼人的心灵,着实让人刻骨铭心。50年后的言传身教,令听者顿感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实实在在的说,姜老师的话语,尤响耳边,我们整整用了50载来复述、咀嚼、执行、总结、提高,他是良师益友!
这次聚会,得到镇党委、政府、学校,高度重视。党委书记李涛同志,亲自安排、亲自接待,並利用投影,图文结合、声情並茂,介绍镇情镇貌、招商引资、经济状况和农村“三个集中”及“激情文化”的开展,镇、村面貌大变,群情振奋,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硕果磊磊。朱湖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给大家启发、鼓舞、鞭策很大。中学校长钟建春、县教委办主任柏鹤等领导,都亲自参与、精心安排。参观特色校园、观看戏剧演出、师生座谈发言,他们都为聚会倾其所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大家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附:博主米贝名臧的发言:
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同学:
荒年毕业 纷飞四方 转眼离别五十载
重聚母校 抚今思昔 万千慨慷上心头
春光明媚,暖风拂面,昔日学子,五十年再回首,怀母校韶华美好,谢恩师雨露甘甜。
首先,请允许我这个曾经的“班长”,向大家道一声发自肺腑的问候:老师、同学,别来无恙!
五十个季节轮回,毕业照已经悄然发黄,但阔别的笑容依然亲切,那久违的声音尤在耳旁。因为无论我们走多远,老师的恩情总在心底珍藏;无论我们身处何方,同窗的情谊总在
梦中萦绕!
忆往昔峥嵘岁月,灾荒年代举步维艰。建校和吃饭,是压在当年只十四、五岁孩子和大于我们几岁的老师们的双肩上两件大事:推砖拉瓦、挑煤推土,到处拾砂疆、砖头溜,忙于劳动建校;
拾草挖菜、领粮凑份,满湖拾山芋、胡罗卜,频为生活所迫。
开学之初,草房砖打腿,是我们最好的教室;菜稀饭、什面窩窝头是我们最好的伙食,街头大车棚是我们租来的宿舍。老师备课、批改作业忙至深夜,当饥饿难忍时,只能买些酱油用茶杯放在煤油灯罩上,加点热喝下充饥······五十载风雨兼程、奋发拼搏,五十载起落沉浮、喜怒哀乐,我们都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岁月的刀锋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割不断这份同学之情、老师之恩;
生活的磨盘磨平了我们的棱角,却磨不碎这份同窗之缘、母校之恋。
是的,这一切都像美酒,越久越香浓,越久越醇厚,越久越珍贵!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愿今天的聚会,成为我们再叙友情的开始,增进感情的新桥梁。有人说:退休才是人生第二春,现如今八十不算老,七十才是小弟弟。就让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兄弟姐妹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使今天的聚会成为我们再叙友情的新起点,让我们的师生同窗之情,友谊感情之水,跨越时空,超越地域,源源不断,永不枯竭。彼此珍重,互相搀扶,一生平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