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门静坐基本法》第七讲修习止观:二、修止

(2014-12-10 17:16:10)
标签:

佛陀

止观

修止静坐

分类: 衍慈法师著《禅门静坐基本法》

《禅门静坐基本法》第七讲修习止观:二、修止

二 修止

 「止」是停止的意思,不但欲望要停止,连身体轻安一切灵感与神通都要停止(放下),静坐方法如工具,借工具从此岸苦海到彼岸极乐,到彼岸工具不可得;譬如坐飞机,能使人从此国飞到他国,既到他国,飞机要放下。

       许多外道修定,得五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此属法尘分别影事,意识(独头)起变化作用,未得漏尽通,所以还有烦恼!

       当时印度有一名梵志,未得漏尽通,前往向佛陀请教,两手各捧一盘花,献给佛陀。佛陀命他「放下」,梵志便放下左手一盘花,佛陀又再说放下,于是又放下右手一盘花,佛陀再命他「放下」,梵志不明所以;其实佛陀是劝他放下心中的欲望和执着,除去我执与法执,便可断除烦恼!

       止的功夫到了,内无身体,外无境界,身体与宇宙整个融合在一起。禅宗所谓;「见山非山,见水非水。」降伏烦恼,但仍有细惑波动未断。正如水缸水中尘土,明矾便沉淀伏尘土,摇之尘土又浮上。修止如明矾,烦恼如水缸水中尘土。若得断惑,须当进入修观。有止有观,水澈底清。又如苏东坡云:「溪声原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放光动地,山河大地现全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