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佛教静坐止观 |
分类: 衍慈法师著《禅门静坐基本法》 |
二 止观层次
有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的止观,现罗列如下:
(一)世间止观: 世是对时间来说: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间是空间,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共十方。世间止观,是指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内共同修习的止观,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五戒中不杀生,是为止;实行放生护生,是修观。是世间人应该这样做的,所以说是人天止观。未能脱离三界生死之范围。
(二)出世间止观: 出世间,便是超越时空,出三界,了脱分段生死,是二乘(声闻和缘觉)所修的止观。以「五停心」(待后再述)修止。「四念处」修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破我执,悟我空。仍住于涅盘(变异生死未了),尚未究竟。
(三)世出世间止观: 又名「摩诃止观」,指人人本具,非修而得,圣凡平等,即自性止观。因为无始以来,一念无明,烦恼染污,覆盖了自性,如宝珠落于污泥,被尘土覆盖,欲见珠体,必先去尘土;要见自性,亦复如是。六祖大师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禅」,无修无证,无一法可取可舍;「定」对一切际遇,心不再随外境所摇动,八风吹不动,处之泰然。通过修止观,破无明,除执着,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不二。妄心回到自己真空理体。
前一篇:衍慈法师佛学问答:什么是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