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谷歌和微软的品牌策略

(2009-03-09 19:22:55)
标签:

杂谈

Google的品牌本身就是源于互联网的品牌,用户对Google品牌的认知也全部是和互联网的各种应用和服务相关的。Google的品牌之于互联网就意味着领导、甚至意味着一种宗教的信仰。 Google的企业品牌趋同于核心产品搜索引擎的产品品牌Google,使得Google成为母品牌。Google的各产品品牌也充分的利用了母品牌的品牌资产,实现了基于搜索为核心的相关多元化的延伸和各产品品牌的塑造。 Google大致有如下几种产品品牌命名方式: 1、异化的公司品牌:iGoogle——这是Google产品系列中很特殊的品牌命名方式,再结合它本身的产品特征,或许可以想见未来iGoogle的地位了。 2、复合品牌:Google docs,Google Trends,Google Reader,Google earth等等——均为一个个的独立应用服务。 3、托权于母品牌的独立品牌:Gmail——邮箱服务为什么如此命名或许跟它能集成其他服务有一定关系。 4、独立品牌:Picasa,Orkut——二者的产品表现中,对Google母品牌的依赖都比较少,或许跟属于收购后保留独立品牌有关系,他们也确实跟Google其他产品线的关联并不够大。 微软的品牌认知则更多源于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等软件应用,而非互联网应用,这也成为微软进军互联网不顺利的一个佐证。微软在互联网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质量相对于Google是偏低的。 微软的整体品牌策略应该是源于公司品牌Microsoft的,基于此,延伸出各个产品品牌,比如个人用户认知度比较高的OS系的Windows品牌,办公软件线的Office系列。 Windows产品线又形成了以Windows为母品牌的复合品牌方式,比如:Windows XP,Windows NT,Windows vista等等;Office产品线则形成了以Office为母品牌的复合品牌方式,比如Office word,Office Outlook等,但事实上office作为整体品牌的形象并不够鲜明,通常我们在口语中不会采用复合的方式说出这些品牌,而仅仅是以word,outlook的形式形成传播。 微软进军互联网之后,则出现了多次的品牌变更,从其中的脉络可以看出他想更多的借用Windows或Microsoft的品牌资产,但实际效果则打了折扣。比如从MSN到Windows Live,最近又传言说要用KUMO品牌整合微软互联网服务。 我们需要承认Microsoft或Windows的品牌资产是非常强大的,甚至要强于Google,但微软忘记了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微软是不少人喊打的品牌,微软的垄断形象和互联网的自由形象本身是相悖的。在这种情况下,微软品牌越强,甚至会让微软在互联网领域的品牌变得越难以处理。 而且,微软过于频繁的进行互联网应用品牌的切换,也只会让用户感到越来越困惑,对微软互联网品牌越来越难以理解。 不知道是否准确,我个人印象中微软最成功的互联网应用是Hotmail,一个微软于98年收购的服务,一个原来在收购后保留了独立品牌的服务。现在也改名为Live Mail了。我不知道更名前后的增速对比如何,但或许hotmail能给微软一个启发,或许这是微软又将通过kumo整合的原因? 我个人觉得,对于微软而言,采用独立品牌+微软品牌背书的方式更有利于其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在品牌策略方面,国内的腾讯和阿里巴巴其实都做的不错,某种意义上比微软要好。当然,微软过往的品牌资产积累的确实太强大了,而实现跨界的品牌延伸的难度也确实要比Google大的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操蛋的思想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