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2.baidu.com/it/u=1634575985,1602968435&fm=0&gp=0.jpg
前天晚上的一场雨来得实在没有理由,就那样哗啦啦浇下来,一点没有秋雨的诗意缠绵,就那样速速地在地上汪满小水沟沟,然后如风一般离去,给太阳的笑脸让出位置,给闷热的空气洒上凉爽的清洁剂,扑面而来的清新让我放开了深深的呼吸,竟然有桂花的香气袅袅袭来,绿叶颤微微地抖落晶莹剔透的水滴,仿佛喝醉了花香的酒徒……赶紧寻香望去,果然万绿丛中那还不够高大的桂树上满是米粒般的桂花探出淡黄的小脑袋,如簇簇眨眨的星星眼,调皮地在枝桠里拥挤着,发出醉人的香甜气息,闻着这醉人的花香,由不得不想起第一次在这条曲折幽深清静的公园路上闻到桂香的又惊又喜,真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样的路,一样的花,一样的人,心却早已千转百回,如这桂花的香气从浓浓终归于淡淡。
莫名的又记起韦庄的小词: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那样暖暖的春日里,那样美好朝气蓬勃的春天里,郊外杏花漫天,纷纷坠落头上,有那样心仪倜傥的陌上少年多情而意气风发,正缓缓走来,让自己醉心跃入那如海的情网,无怨无悔执着一生……不管韦庄笔下的是爱的执著,还是事的痴迷,总之能有那样的一个人那样的一件事让自己能不管不顾投入地去爱,那无疑是一种最幸福。
因为清雅的花,不能不想到西洲采莲的事情,也不能不记起朱自清的笔墨: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这般有趣的事情,怎么能让人忘记,只是仍然莫名,乱世的朱自清先生无福消受这美好,现在的我们,怎么好像也无福消受了呢?有先生这样上好的文字现成搁着,又何须自己多言缀语呢?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1EN00SIGG.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