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狐假虎威
(2011-03-10 15:55:35)
标签:
杂谈 |
《狐假虎威》备课资源
教材分析: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取自《战国策》,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
★精选资源一:
★主备人表格式教案
让北二小电子教案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
|
|||||||||
章节名称 |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狐假虎威》 |
计划学时 |
2 |
|
||||||
学习内容分析 |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取自《战国策》,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 |
|
||||||||
学习者分析 |
全文的语言生动有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面对这样一则寓言故事,要把指导学生读书与加强字词句的基本功连在一起 |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寓言知道成语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
|
||||||||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读自评、加动作读、师生比赛读、以唱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感悟课文内容;最后的迁移运用更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锻炼。 |
|
|||||||||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
重点: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
|
||||||||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
难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注意健康的价值取向。 解决措施: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为他们提供足够的自主读书、独立探究的机会。 |
|
||||||||
媒体内容与形式 |
多媒体 |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时间 |
设计意图 |
|
|||||
第一课时 |
|
|||||||||
课题导入 |
1、小朋友先来读读这个成语 2、 |
“假”是什么意思? |
5 |
由课题开始导入,简洁明了,既重视了识字的教学,又在识字的基础上理解了题意 |
|
|||||
整体感知 |
1、自读课文,读读找找。 |
(1)学生自读。 (3)狐假虎威的“假”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
15 |
从整体考虑,由课题导入,再让学生自主读文,通过在课文中找能表达课题意思的小节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大概的认识。 |
|
|||||
学习第一自然段。 |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3、这时一个狐狸从老虎身边——(生:“窜”过。) |
1“寻找”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老虎为什么找得那样着急呢?读读这个词语。 2知道“窜”是什么意思? 学生齐读 |
16 |
教师通过几个动词“寻找”、“窜”这些动词的理解点拨,引导学生学习了狐狸和老虎的第一回交锋 |
|
|||||
第二课时 |
|
|||||||||
学习课文 |
1、狐狸被老虎吃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 4狐狸扯着嗓子说了几次话?(两次) 5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请大家读读课文7-8自然段,用笔划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语。 |
思考: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 学生读书,划词 老虎被真的被蒙住了,受骗了,谁来告诉它真相。 |
18 |
“撒腿就跑”请学生表演,结合生活实践说说,想像小动物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帮助理解小动物的被吓跑不是因为狐狸,而是因为狐狸的假虎之威 |
|
|||||
指导写字 |
1(1)出示:狐假虎威寻找违抗 (2)去拼音读单个字 课件出示:你们觉得哪个汉字比较好看。 |
师生交流:爪、胆、趟 学生写字 |
12 |
“爪”字的写字指导借助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强调的目的 |
|
|||||
小结 |
今天我们学习“狐假虎威”这个小故事,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狐假虎威的现象呢? |
感兴趣的同学,我们还可以多读一些成语小故事交流交流。 |
5 |
深化了主题,提升了学生的认识 |
|
|||||
教学设计 |
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