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

(2009-09-28 20:09:55)
标签:

杂谈

分类: 巴别无塔

    德国的浪漫主义具有与其他国家浪漫主义相同的一般特征,比如不满现实、憧憬美好、怀抱理想,强调自我和主观,不受约束,追求解放等。但德国浪漫主义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对宗教的虔诚和狂热,追求“无限”,充满哲学沉思、神秘主张、幻想,缅怀中古。而且每个德国作家都与众不同,宜分开研究。不宜简单地全盘否定,也不宜简单地全盘肯定。

   第一、耶拿浪漫派: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最早形成于德国。1798年德国浪漫派的一些成员在耶拿创办文学杂志《雅典娜神庙》标志着德国耶拿浪漫派的正式诞生。此杂志由施莱格尔兄弟领导,出版了三年1798-1800.撰稿人还有诺瓦利斯、蒂克及谢林、费希特和施莱马赫。雅典娜神庙是德国最早的纯文学杂志之一。

施莱格尔认为文学的功能不在于教化启蒙或描写反映现实,文学应该写幻想和无限的渴望,而这即是他所理解的浪漫,文学必须浪漫。他主张诗人先自由地幻想,描写对现实的渴望,然后再痛苦地粉碎、破坏自己创造的这一幻想世界。

    施莱格尔最有名的论点是《断片》第116段。这段“断片”实际上是耶拿浪漫派的创作纲领和文学宣言。在这一断片中,施莱格尔认为浪漫主义应该是永远变化中的包罗一切的文艺,应该打破把文学分为诗歌、戏剧、散文三种样式的界限,内容上则要打破文艺和哲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门类的隔离,而应该把各种社会科学融合起来。他的《路清德》即实践了他自己的上述理论。

    诺瓦利斯和蒂克是耶拿派的主要创作家。诺瓦利斯作品极力美化中古,鼓吹天主教,仇恨动荡,歌颂黑夜和死亡。其代表作是散文诗集《夜的颂歌》。他还有一篇重要政论《基督教还是欧罗巴》,文中他认为宗教史国家的基础,宗教改革前在宗教统一下的欧洲(中世纪)本来是很美好的理想的宁静的社会,但宗教改革带来了自由思想,自由思想分裂了世界,从而带来了动荡。所以他认为自由思想是破坏之源,他反对新教,主张用旧教来统一大家的认识和思想。这本书实际上是帮助宗教与当时革命动荡中的欧洲做斗争,因此也成了复辟时期欧洲警察狱吏人手一册的读物。

    耶拿派在创作上颇有成就的是蒂克。他擅长创作童话,是近代艺术童话的奠基人,他寿命长,歌德死后,他几乎成了德国文坛的中心人物。1797年出版了《民间童话》。他最著名的艺术童话是《金发的艾克哈特》,其主旨在于赞美与世隔绝的“林中静寂”,认为这是一种幸福。另一名著是三幕童话剧《穿靴子的猫》。他还是《堂·吉诃德》的著名德译者,也是中古德语文学的挖掘者。

 

   第二、海德堡浪漫派:

    1805年,德国中部的海德堡有一群志趣相投的青年作家创立了一本刊物《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浪漫派。主要作家为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与长于理论的耶拿派想比,海德堡派比较注意德国民间文学并重视整理“国故”。

    阿尔尼姆在文学史上的功绩,是他在海德堡与布伦塔诺合作整理并合编出版的民歌集《儿童的奇异号角》。他汇集了从中古一直到19世纪的约700多首民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许多作曲家如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马勒等都为这个民歌集中的民歌谱了曲。他的代表作中篇小说《埃及的伊莎贝拉》叙述的就是人与精灵、精灵与黏土人之间的恋爱,对世上流浪的吉卜赛人充满同情,已有中译本。

    布伦塔诺诗才出众,能即兴赋诗。但他的诗才却消耗在无谓的宗教诗歌上,歌颂天主教以及宗法制度,把理想化的中古视为宁静和谐的社会。他的叙事诗《罗累莱》,罗累莱是传说中莱茵河边某悬崖上一个美丽女妖罗累莱,在太阳下山时,以美丽的长发和迷人的歌声吸引来渔夫,使其在忘情中被附近的激流漩涡所吞没。后来不少德国诗人纷纷效仿,最有名的就是海涅的名诗《罗累莱》最引人入胜,经谱曲后今天几乎成了德国民歌。

    接近海德堡派,但意识上属于自由民主派的是格林兄弟,即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他们曾是哥廷根大学的教授,因主张立宪而被革除教职(共有七人被革职),成为哥廷根七君子的两员。格林兄弟曾整理编写了德语语法,编著德语语言史,出版《德语词典》(历史上第一部德语词典,也叫《格林词典》)。是日耳曼学公认的奠基人。至于他们汇集整理并出版的《格林童话》则是除路德《圣经》译本之外,在德国印刷量最大的作品。今天德语语法中许多术语是由他们首先确定的。

    在与海德堡派成员接近,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海德堡派浪漫派作家中,著名的有埃辛多夫,与阿尔尼姆交往颇深。他创作诗、小说,他最为人熟悉的小说是中篇小说《一个废物的生涯》。

 

    第三、柏林浪漫派和士瓦本浪漫派:

    柏林浪漫派是一个按地域划分的文学派别。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在柏林举行“基督教德国聚餐会”,并在柏林创建“柏林晚报”。在柏林的作家克莱斯特、沙米索及埃辛多夫都参加了这个聚餐会。此后,后人就把生活在柏林的克莱斯特和沙米索等浪漫作家称为柏林浪漫派。

    E·T·A·霍夫曼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并且有世界影响的浪漫派作家。他的短篇小说集《谢拉皮瓮兄弟》,模仿卜伽丘的《十日谈》,这部小说集中的《斯居德丽小姐》可以被称作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学性侦探小说。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童话剧《胡桃夹子》也取材于霍夫曼的这部小说集。

 

    过去的士瓦本为今巴伐利亚的一部分。所谓士瓦本浪漫派也是一个由地域划分的文学流派。他的中心人物是诗人乌兰德。还有很有才华但英年早逝的童话作家豪夫。

 

   第四、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

    荷尔德林在组织上不属于任何流派,但他的作品却和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想合拍,又和歌德、席勒追求古希腊民主精神相通。他一生充满悲剧性,生前并不受重视,死后才获殊荣。他早年在图宾根教会学校读书时,曾和谢林、黑格尔为同学,并且同住一室,后来在法兰克福银行家贡塔特处任家庭教师三年,与女主人苏赛特相恋,被迫辞职,30岁左右开始有精神病症状,36岁被关入精神病院。一年后被图宾根的一对木匠夫妇收留近40年。在这40年中,荷尔德林毫无创作。荷尔德林一生贫病交加,没有财产,没有家庭,没有生活保障,没有社会地位。抒情性长篇《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是他的代表作。书中的“许佩里翁的命运之歌”是荷尔德林的一首名诗,它充分表达了在那压抑的社会里,知识分子及普通人只能为命运摆布,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