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区南官园地区摩崖石刻寻找记
标签:
门头沟区南官园摩崖石刻石刻文化撒手崖 |
分类: 北京游览 |
天气还行,总得找个地转转吧。去哪?那就去门头沟区中门寺那边的南官园地区看看。
去过两次南官园了,为何总去?到南官园干什么?闲步锻炼,登高望远,欣赏冬韵,站在山上,门头沟城区乃至京城大部分一览无遗。其实更多的乐趣还是寻找、浏览山岳中那些清代、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闲步锻炼,若能看看石刻,不错的感受。
谈到摩崖石刻,第一次来,找来找去,除在一清泉处看到一些近代也许现在的一些石刻外,别无收获,也是山那么大,荆棘林密,陡坡沟壑的,磅礴的山野哪找去。
第二次去,到处找,钻密林、走小道,看巨石,拉开腿,石头没少看,沟壑没少走,无意间路侧山坡上两处巨石,总觉得一块巨石上有刻字,细致看,真是一处,三个大字,1、“撒手岩”。离石刻撒手岩巨石不远的林木遮蔽处,还有一处,内容有意思,不知何人、何时所刻,也认不清楚,有人认为“杏泉兰月”,也有人认为“松云萦月”,主要右边第二象形字为何,倾向“杏X萦月”。象形字云、水、泉都与可能,2、“杏泉萦月”可能性最大。
这次来之前,看了博友的地图或博客中有关记录,结合已找到的摩崖石刻位置为线索,估计还能有所发现。
首先来到清泉处,那有许多石刻,很熟悉的地方了,按博友的记录,下山坡,跨过直径很大的水泥管,那里有一片巨石,仔细找找,在一处不大的石头上真有石刻“李宅”,很小,简单。说实话,这样的刻字没什么美学意义,古味也难闻到,不过好像博客大多记录这处,可能是“李宅”背后的故事,因为大片山林过去都属于清末民初一位李姓官僚所属。
不远处还有处现代石刻,“青春永存,精神永在”,其意义很好,欣赏价值不少于刚看到的“李宅”。
第一处很好找,出师顺利,别的就难找了,找来找去,一无所有。顺路前行,随走随看,山谷中有一块巨石,很像蛤蟆,想起博客中有人介绍蛤蟆石下有很多石刻诗句,难道那就是蛤蟆石。
蛤蟆石前一次来南官园就到过了,还在上面歇息片刻,记得那什么也没有呀,那就再去看看。山坡岔口有南赵路,下行300米沿山中小道上山,巨岩或所谓的蛤蟆石到了。
巨石表面看不出任何东西,再看看博友介绍,石刻就在巨石下面。沿荆棘杂草、陡坡碎石小心来到高耸巨石下,好家伙,岩石底壁或周边石头上有很多首诗词题刻,有的清晰可辨,有的模糊风化,尽管字体细小、石刻简单,但落款有清道光时期的,也有200年了。看来这里就是蛤蟆石,此处最有代表的摩崖石刻除了诗词题刻就是“莫辞吟”了。
离蛤蟆石上行30多米处还有一处石刻,称“青麟峡”,就在路旁,上次路过也未发现,看来山野之地,荆棘灌木、林木遮挡、杂草丛生的,即使很近就在眼前,也会擦身而过。为何题“青麟峡”,也许作者清楚,是否此处沟壑就叫青麟峡呢?
得感谢博主、博客、地图的帮忙,顺利的看了几处石刻。接着按博客有关介绍来到首钢绿化中心上面的山坡继续寻找,不过时过境迁,有些位置发生了变化,那就大概方向去寻找吧。
从蛤蟆石沿山路上行,到柏油路,弯道继续上行几百米,下山坡进入林木遮蔽、荆棘灌木的坡地中,刚下路左侧十几米有巨石,上有石刻“桃花坞东界”,按理说周边不远处还有很多石刻,也就几十米,找了很久并未找到。
沿小道下山,不远山坡平台上有些建筑,应该是首钢绿化中心,正门前门关闭禁行,这次钻野山,误打正招,进入了。
外面山涧沟壑有座小桥,有年头了,应该为清末民初所建,称为“枫桥”,古朴而有文化味。按博友提供的信息,西南侧应该有一些石刻,相距都不远,可找来找去,没找到。
过了枫桥,那边是一处平台,有房舍、施工绿化单位,不过好像物去人非,空洞洞的,山坡上古松、老树不少,估计过去应该是坟地什么的,在此转转,有石洞穴,有年头了,不知有何故事。旁边巨石上有“待月崖”,也许过去文人在此休闲等待月亮升起吧。


总不甘心,枫桥那里南侧有些题刻,刚才没找到,有时间过去在找找,过枫桥,多留意还是没有发现。往前走,下山,有条沟巨石累累,光滑洁净的岩石上有模糊刻字,“酒仙”“喝酒”“李--”,不知有何故事。
再前走,下山坡就是枫桥、首钢绿化单位下面的防火道了。
看了这些石刻,还不满足,那就绕山走防火道到撒手崖那再看看,周边不远还有石刻“武陵春色”没看到。绕来绕去,挺远的来到撒手崖处,这次尽量沿陡坡下去找个好地拍张清晰的,不过据说撒手崖巨石上有诗词题刻还是拍不到。
撒手崖南向回走到下山的“杏泉兰月”,也有人认为“松云萦月”,处,半路上冷不防看到岩石上题刻,“武陵春色”,相对来讲字体、字法还是相对不错的,没白来,看到了自己想要看的东西。周边还有些石刻,真的找不到,待下次吧。
收获不少了,闲步锻炼、找了些石刻。总结一下今天看到的石刻。
3、李宅,4、莫辞吟及周边诗词题刻,5、青麟峡,6、桃花坞东界,7、枫桥,8、待月崖,9、酒仙、喝酒等,10、武陵春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