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区周自齐墓琉璃渠村周边闲游简记

标签:
琉璃渠村万缘同善茶棚周自齐墓游记文物 |
分类: 北京游览 |
11月17日,工作日好不容易腾出时间休息一天且风力不小,晨起天气报告说有七八级阵风,临近中午风力渐小,前往门头沟区闲步,去看看周自齐墓、耿继忠墓,这两个地方都在门头沟区城内,交通很方便去的地方。
北京西站890公交车,人少有座1小时左右车程直接到了城子村,那里离周自齐墓不远了,就在城子村西面的九龙山坡下。地址很清晰,找起来并非那么容易,高楼林立,街区交错,哪还有村落的概念,好在城子村附近北面西面紧邻山岭,估计那里就是九龙山,山边沿路进山吧。
初冬的天气,尽管风力不大、还值中午但仍感寒冷,山边的路正在休整,远端也在修路施工,也不知什么大项目,整个城子村西或者着说围绕门头沟城西北山麓地区成了硕大的工地,而防尘雾霾要求,大风天不能施工,施工地面铺上了绿色的防尘纱网,自成一景。
景致不错,就是难见行人,好不容易偶尔遇到个别前往山底下打灌山泉水的人,还不知晓,也说不清楚,只有瞎撞了。走进山麓,硕大的施工现场,原来那里正在打造崇化寺、清水禅寺寺自然历史风光带,以后会向人们免费开放的。多么壮观、硕大的施工现场,相信以后此处必将成为人们赏古登山健身的休闲旷野之地,值得期待。
来到崇化寺,清水禅寺,看来方向没错,周墓就在周围,可就是看不到,到处是沟壑,是施工深槽、挖开的路基,周墓在哪?还好有施工人员在此,反复解释后获知,山脚下有个院墙,里边好像有个牌坊等,费尽周折,终于从周自齐墓后面绕了一圈,找到了周墓,就在山脚下一处向前突起的山包上,松柏茂密,只不过周边施工、高高低低的坡地挡住了视线,难以发现。
周墓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秋冬季节,墓园内荆棘杂草遍布,一片荒芜凋零,松柏遮蔽,有些苍凉。周墓留存保存完整的是墓牌坊,为四柱三间青石牌坊,中门正面上额“周氏墓道”,左门上“安宅”,右边“佳城”,署名三水梁士诒题,坊柱上刻有对联,上联“控山帯河奠灵城”,下联“镇燕绍鲁衍华祁”,据说为民国总统徐世昌手笔。两侧华表似乎为后补的,在牌坊两侧。
如此的仿古还算顺利,下一站去看看耿继忠墓,思索一下明末清初吴三桂等人削番反清的事吧。记得耿继忠好像在东龙门村,不过导航很费劲,而且指向了山麓北面的龙泉雾、琉璃渠方向,心里有些嘀咕。沿永定河岸、109国道北向走,到琉璃渠,路边导游地图栏中东龙门村在城子村西南,方向大错特错了,那就到古村琉璃渠村转转吧。
琉璃渠村来过几次了,很美的村落,琉璃之乡,皇家大院、将相王府所用琉璃多出于此,而街道古树多多,过街楼古色古香,还有清代处理琉璃事宜的衙署等。不过还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以前未赏眼,如关帝庙、万缘同善茶棚等,都是值得一看的。
过街楼一直向西,临近村边有关帝庙,一进院落,可遗憾的是大门紧闭,不能尽祥,为门头沟区文保。出村,跨过铁路,路标显示可到丰沙铁路纪念碑、御医碑、万缘同善茶棚等。
一直前往,路静无人、幽静无比,山形清澈、山野芬香,大地磅礴,寒风徐徐,冬风落叶,个别民宅还留文革期间的墨迹,稍显历史的陈仓。
一路前行,冬韵浓浓,一片灰黄,站在山坡上,永定河、琉璃渠村尽收眼底。沿路而上,山道整洁,古道沧桑,而存留的御医碑在哪?有标志,但没碑呀?山河多美多娇,不过看不到御医碑、关帝庙也封闭,多少有点不爽,那么茶棚在哪?有什么看头吗?
走到山顶,开始下山,没多远,就到了琉璃渠村北面,幽窄的村中小道东侧,一处面积不小的一进院落被古红色的高墙围绕,古寺名刹,还是,那就是万缘同善茶棚,没想到茶棚有如此的规模,超出自己原来的想象,太美了,真是一处保留完好的古迹,很值得一览,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
过去交通不便,尤其进山需徒步行走,而此处正是人们前往妙峰山进香,赶庙会所经之处,香客信众路过可稍事休息。据说前往妙峰山的香道好多,香道沿途有80多处茶棚,有北道、中道、中北道,南道,南道的万缘同善茶棚是唯一留下来的保存最好、最完整,估计规模也是较大的一处,可留宿的砖木实体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