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村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斋堂镇,现通用川底下村位于京西斋堂西北狭谷中部,距京城90公里,海拔650米,村域面积5.3平方公里。该村房舍建筑大部分为清后期所建(少量建于民国时期),村子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古色古香,村上、村下被一条长200米,最高处20米的弧形大墙分开,蔚为壮观。
爨底下村“爨”字总是与景区美丽的景色一同令游人思索的或讨论的。爨”共有三十笔,发cuàn音,为方便记忆可拆开记忆,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爨”字意解释为,永不分爨,即永不分家,据说,陕西省歧山县有爨家庄,全村千口余人皆姓爨。此字难写难认,故用谐音“川”字代之,但仍发爨音。最早是在1942年为方便抗日干部特别是外地抗日干部通讯联系,将“爨”改成“川”,爨与川并用至五十年代末,基本就不用爨字了,1995年搞旅游开发后,爨字又大放熠彩。
爨底下是国家3A级景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民俗旅游专业村,2003年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区级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著名的专家哲文先生讲:爨底下古山村是一颗中国古典建筑瑰宝的明珠,它蕴含着深厚的北方建筑文化内涵,就其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来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全国也属于珍贵之列,公之于世,功莫大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