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歌声的翅膀
(2023-11-30 10:10:17)
标签:
东篱瘦菊文化教育音乐 |
分类: 喇叭花 |
我越来越觉得声乐课是一门玄学,魔幻而不可捉摸。
老师说,声音必须挂在面罩上;打通声道,发音时用意念控制;高音在眉心,中音在鼻腔,低音在咽喉部位;严禁用声从口腔出的大白嗓;老师还说,声音要用气息托住,否则就会掉嗓;歌曲高潮部分要有亮音,必须是混声,纯粹的假声是不亮的。
我于是跟着老师同学们打嘟、哼鸣、打哈欠、咬苹果。整个的感觉就是云里雾里,糊里糊涂,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就是我。
我对闺蜜陶元说:我的声乐课已经上了快一学期了,现在我演示给你看,请你验收一下我的成绩。陶元爽快地回答:好啊,请开始你的表演!我先发高音,意念全集中在眉心,发出“咿~”的声音,我问道,你看是从眉心发出来的吗?她说:是从嘴巴发出的。我又铆足劲,张大鼻孔,发出一个“啊~”的音,说:这下是从鼻腔发出的吧。她说:不,是从嘴里。接着我发低音,“嗯~”了一下,陶元迫不及待地说:不用说,还是从嘴巴发出的!
我像一个完全泄气的皮球,又像被霜打的茄子,怏怏地跌坐在椅子上。我怕是天生缺少某一发声零件,或者是发音器官发育不全,我想找机会请教聂老师,让专家诊断一下。
想当年,我多高的音都能发出,什么样的歌都能唱啊,我还当过多年的音乐老师,还在镇团代会上教唱歌曲《玉湖风光实在美》,还在县团代会上由手风琴伴奏,独唱过《美丽的心灵》呢。唉,好汉不提当年勇。
但是,我们声乐班的同学却一个比一个会唱,能唱,他们的声音,像婉转悠扬的百灵鸟,像高亢明亮的夜莺,像悦耳灵动的画眉,乘着歌声的翅膀,自由轻盈地飞翔。同学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以歌结缘,相聚在一起,快乐的气氛洋溢在大厅里。
聂老师一首《在银色月光下》,明亮而清澈,舒缓而深情,我们听得是如痴如醉。一个男生,模样文弱,却能唱出《一壶老酒》的浑厚与凝重,回首岁月,借酒消愁,不忘感恩,珍惜当下,这些情感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雷清华同学的《草原之夜》,音质干净,抒情优美,刚柔相济,他适合唱那种忧伤情歌。女高音刘红梅一首《我爱你中国》震撼了全场,我素不知班里还有如此功力的人,她的歌声所乘的一定是鹰的翅膀,真是高手在民间啊。
最让人感动的是,沈明凤委员拄着四腿拐杖也来参加活动了,她的膝盖做了手术,还没有痊愈,我看她一步一挪,步履维艰地行走,总想帮她做点什么,可除了在身旁陪伴一下,安慰一下,我什么也做不了。她的嗓音也非常好,一曲《前门情思大碗茶》亮出了她的功底,京味十足,别有韵致。我更佩服她战胜病痛的勇气,和乐观面对的精神。我想她的双腿虽受到限制,但她的心,她的灵魂,因为乘着歌声的翅膀,是自由的,轻灵的。
张建勇同学退休前一定是单位领导,我看他蛮有领导的气质和风度。他在我们班是最受尊敬的,他性情豁达,谈吐幽默,只要开口,总会给班里带来笑声和快乐。活动的这天,恰巧他父亲出殡,毋容置疑,请假是天经地义的,但他办完丧事,下午抽空来到了活动现场。看着一脸疲惫和憔悴的他,大厅里一时静得出奇,但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张同学首先为没有自始至终参加这次班级活动表示歉意,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了一首关于父亲的长诗,其间,他几度哽咽。这位重情重义的男子,用他的行动诠释了孝心,也没有辜负同学的情谊,这就是两全其美,是完美。
一个班级,一个团体,要紧密地联系起来,是需要纽带需要桥梁的,这个纽带和桥梁就是歌声,歌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凝聚力。是的,生活中怎能没有歌声呢?有时,歌声是一段往事一份记忆,而有时,歌声又是一种疼痛一丝怅然。无论什么样的歌,久而久之,在我们心里都能写成新词,自成曲调。
愿我们放下应该放下的所有,给人生松绑,乘着歌声的翅膀,悠然自在,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