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文和他的秦皇岛弟子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6月23日在北京突然病逝,令喜欢他的相声迷们痛惜不已。作为侯派相声艺术的掌门人,侯耀文不仅为世人留下了许多经典段子,像《糖醋活鱼》《戏曲漫谈》《财迷丈人》《见义勇为》等,还言传身教,培养了诸多弟子,秦皇岛相声演员杨光便是其中的一位。
首次拜师遭婉拒
1996年,秦皇岛市第一家京味茶馆在海港区西沙滩正式开门纳客。这家茶馆的主人便是年仅20岁的杨光。古色古香的门楣,满目的古董书画以及传统的方桌长凳,使这里成为体验老北京风情和文化的好去处,吸引了不少喜欢怀旧的茶客。一天,有茶客向杨光建议:如果能边品茶边欣赏几段相声,那就更好了,杨光觉得此人言之有理,便点头答应了。他自幼就喜欢听相声,尤其喜欢听侯派相声,于是他便买来侯派相声的录音带,边听边跟着学,边学边在茶馆里表演。一来二去,竟说出了点名堂,拥有了一大批铁杆听众。1997年,在秦皇岛市第一届相声小品大赛上,杨光自编、自导、自演的相声《回归大茶馆》获得了一等奖。
相声界讲究师徒传承,如果没有师父教你,就不可能掌握真正的门道。为了提高水平,杨光竟萌生了拜侯派相声艺术的掌门人侯耀文为师的想法。这一想法遭到了所有亲朋好友的反对,说他是异想天开,不知天高地厚。可性格倔强的杨光天生有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他执意要试试。
功夫不负苦心人,1998年4月,杨光终于在一个朋友的引见下来到北京侯耀文的家中。
杨光说明了来意,侯耀文一直没有表态,而是亲自下厨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热情款待了他们。临走,侯耀文拿出一件礼物,送给了杨光:“大老远从秦皇岛来,怪不容易的,留个纪念吧。”杨光明白,人家不愿意收他这个徒弟。
后来杨光得知,侯耀文门下的弟子,或是出身名门,或是在相声艺术方面较有造诣。由于贸然带他这位无名小卒登门拜师,他的那位朋友遭到侯耀文好一通埋怨:“你开玩笑吧,你以为我们侯家什么人都收吗?”
如愿以偿入侯门
一次拜师不成,杨光并没有灰心。那几年,侯耀文演出任务很多,一个月在家最多也就能呆上一周的时间。每次他在家休息的时候,杨光总会不约而至,拿着自己创作的相声作品向他求教,或是拿着自己的演出录像带请他指点。当时,相声事业已呈现出滑坡趋势,很多相声演员纷纷改行,唱歌的唱歌,拍电视剧的拍电视剧,而杨光却以自己的茶馆为平台,执著地耕耘在相声舞台上。他的这种精神打动了侯耀文,侯耀文逐渐对这位小伙子产生了好感。在他的指点下,杨光的相声表演技艺有了明显提高。
转眼三年过去了。2000年9月的一天,颇有心计的杨光特意将自己在秦皇岛电视台表演的相声《大话西游》录像带带到北京,请侯耀文挑毛病。20分钟的节目,侯耀文认真地从头看到尾,杨光站在一旁紧张地等待着评判。节目看完了,侯耀文面露喜色,连声赞叹“不错,不错!”见时机成熟了,杨光又趁机提出了拜师的请求。这一次,侯耀文沉吟片刻,答应了。
2000年10月5日,杨光拜师仪式在被誉为北京八大楼之首的东兴楼饭店隆重举行。常宝华、杨少华、姜昆、石富宽、笑林、李金斗等相声界名流和来自社会各界的200多位知名人士欢聚一堂,共同见证了相声界这一盛事。
拜师仪式颇为传统。杨光一一拜过代师师胜杰、保师李儒刚、引师王培源后,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侯耀文磕了三个响头。侯耀文朗声宣布收杨光为入门弟子,他说:“当今相声艺术正处于低迷时期,创作和表演人才青黄不接,为使祖国的相声艺术薪火相传,培养后继人才已是当务之急。杨光这个年轻人尽管根基尚浅,但他悟性极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对相声艺术的痴迷。我相信,杨光定能让相声艺术发扬光大……”杨光则表示:“师傅破格收我为徒,是我今生莫大的荣幸。我一定不辜负师傅的厚望,光耀侯门!”
师徒情深似父子
在长期的交往中,杨光与侯耀文结下了父子般的情谊。
1999年1月28日,杨光去北京看侯耀文演出。像往常一样,晚上他又住在了师傅家里,临睡觉前,他不经意地念叨了一句:“今天是我的生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第二天,杨光一早醒来,看到床头放着一个礼品盒,盒上还附着一张卡片:祝杨光生日快乐。杨光心头不由得一热,他打开盒子,见里面竟是一块精致的欧米茄手表,眼睛不禁湿润了。
2001年夏,侯耀文到北戴河来开会。一天晚上,杨光将他接出来,想带他到一家高级饭店吃顿海鲜,侯耀文却死活不同意:“咱爷俩用得着那礼节吗?还不如找个地方随便吃碗面得了。”杨光只好依了他。俩人来到石塘路,侯耀文见胡同里有家拉面馆,便拉着杨光的手走了进去。拉面馆非常简陋,只有三张桌子,杨光转身想走,被侯耀文拦住了:“别人能吃咱们为什么不能吃?”一碗拉面,侯耀文吃得津津有味,见杨光觉得过意不去,侯耀文安慰他说:“咱爷俩在一起,图得是乐和,不在乎吃什么。”
2006年9月,杨光结婚典礼在北京举行。侯耀文欣然当起了主婚人,杨光携新娘郑重地给自己敬爱的师傅鞠了三个躬。侯耀文语重心长地叮嘱两位新人:“希望你们夫妻要和美,要孝敬父母,团结同事,取得事业生活双丰收。”末了,他幽默地说:“因为是主婚人,今后他们俩有什么事我也得主着,明年,我希望还在这里,为他们的孩子办满月酒!”
“我媳妇的预产期就在这几天,可师傅没能见到孩子就先走了……”杨光泣不成声。
杨光说:“师傅最大的心愿就是将侯派相声艺术发扬光大。如今他走了,这个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我们这些徒弟身上。我们一定不辱使命。”他说他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开办侯派相声茶馆,以连锁加盟的方式在全国推广,为侯派相声的生存发展提供一片沃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