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回家》:导演镜头聚焦中年女性危机
最近这几年来,我发现随着我们这一茬儿人排着队进入中年,从前那些火树银花的朋友,正日渐变得沉默。我自己也似乎难逃这种宿命——每隔一段时间,当我努力试图宣泄或表达却未遂,就总有一个声音在我脑仁儿里哼哼窦唯的歌儿:“原谅他总是不爱多说话,也不说有什么想法。”
对于中年人而言,生活不再是考好一个成绩,或者打好一份工就能够一顺百顺的简单逻辑,而是枝蔓交错的拓扑结构,无从解释的系统性难题。

电影《带你回家》的故事聚焦中年女性危机,所以我非常期待这部电影,上映当天就走进影院观看。影片由贺伯亚执导,王真儿领衔主演,李萍主演,主创试图通过一部电影的时间,帮助我们梳理拆解生活困境的来龙去脉,从而获得和解,或者哪怕只是慰藉。在当下电影市场的环境下,有人愿意拍一部关注现实生活的电影,慢慢拆开人与人的关系,相当可贵。
《带你回家》没有让我失望,它所关注的中年女性困境,比我作为一名男性所面对的、能够想象的处境,更加无奈无力。
导演带领观众潜入深水的手法非常巧妙——影片中大量的台词极为熟悉并且感同身受,比如“我已经跟你说过一万遍了”“你能不能让我省点儿心”“我再跟你说一遍”“你知道我有多不容易吗”——每个熟悉这些对白的观众,都一定或多或少经历过相似的争吵。
影片与观众达成了“语境”上的共鸣之后,开始深入讨论“处境”——张缘缘(王真儿饰)作为女儿的身份,始终无法和母亲安娜(李萍饰)好好说话,只存在客气和争吵两种状态;安娜作为母亲的身份,在小心翼翼和暴跳如雷之间反复横跳;作为自己,无法处理对失智母亲的照顾责任、无法承担丈夫事业带来的经济压力、无法向亲人表达自己外表的冷漠和内心的焦虑。
张缘缘的困境像一座迷宫,冰冷并刻满没有答案的难题。

不只在张缘缘和母亲的叙事上倾注颇深,导演还通过描写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周边角色的境遇,来形成了一片立体的“困境丛林”,不同人生遭遇的观众,都可能在某一棵树下,看见一个似曾相识的委屈的影子。
片中,对孩子隐瞒婚姻破裂事实的父母、替孩子做出“更好的”选择承担母爱缺失代价的母亲、被“上大学”“去美国”两次击败的爱情、以及养老院里五花八门的失智老人和中年人……每个家庭都有着不同的养育和婚姻难题,导演通过群像塑造,构建起当代家庭生活的图谱。每位观众都能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通过导演和演员协力塑造好的人物,进而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影片在“沉浸式表达中年女性困境”之后,人物之间也做出了和解的尝试,张缘缘通过生活的碎片,拼凑起了母亲安娜的人生,她慢慢解开了心结。电影最后,导演将过去90分钟里埋下的细节一个一个挖起,红色的皮衣、母亲的霹雳舞、写着生日的纸条等等,在彻底释放的痛哭中,观众和角色一起长长舒了一口气。人物走出了亲情困境,观众收获了绝佳的离场感。

影片中的母女俩对手戏格外精彩,让我记忆犹新。导演贺伯亚设计了一场非常巧妙的戏,女儿张缘缘站在床前注视着熟睡中的母亲安娜,失智状态的母亲惊醒坐起,又迷茫着躺下,母亲的脸坐起时迎向灯光,躺下时埋入黑暗,女儿面向母亲时面对黑暗,惊慌转身发现自己的女儿站在身后时,又是面光,不同角色关系之间的切换,通过光线的调度,和王真儿、李萍面部细腻的表情变化,诠释了复杂的内心情绪,就像我们时时涌在心口说不出来的那些话一样。
人和人注定很难相互理解,但至少,愿我们在这一部电影的时间里能够找回共情的能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