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学说 11
(2013-03-28 00:14:36)说说小说的语言
文□冷清秋
就比如说以现在一般的观点来看,辞藻华丽容易流于表面,但是骈体文里是有精品的;同样八股文让人讨厌,但是八股文法是一种有效的行文结构,对于初学者迅速掌握基本的文章结构上的技巧很有帮助。而且八股之中也不乏好文章。
所以除了不同语言本身的特点带来的难易之外,更多的主要在于写作者本身掌握的水平。
另外“精准的语言”只是指语言的效果,而达到这种效果的形式,既可以是简练的语句,也可以是反复铺排的措辞。同时过犹不及,不要说修饰过度会产生浮华,即便是简练,过头了也会出现瘦骨嶙嶙的惨不忍睹。这就是所谓的“度”,需要写作者去关注并把握。
因此,文学的语言形式,应该是缤彩纷呈的,我不大相信文学的园地里需要的是大家都操持着一种或者几种类似的语言形式,就如同森林中不可能只长某一两种树种,而无其它品类一般。因此这里我只能说精准的语言是好的语言,而无法下定论简练的语言应该是我们的最终追求。
我相信那应该是我们需要掌握的语言之一(像夏一刀同学很多时候所使用的那种语言),但是另外一种铺排的散文化的语言也是值得思索的形式一种(像红薯线粉同学时常所采用的那种笔调)。虽然考虑到发表和报刊的喜好也许需要作出取舍和侧重,但是就语言形式本身来说,它们并无真正意义上的高下之别。因此,如果问我的话,我无法给出答案。这里所能说的就是,掂量下自己写作的目的和现阶段需要,然后以务实的态度做出衡量。
实际上非鱼老师说“准确的语言是最好的语言”——即便这是引用的原话,但是可以想象,这只是非鱼老师当时众多话语中的一句,是有它所在的语境的,不能因为里面有个“最”字,就想当然地赋予了整个句子以彻底的排他性。就像我说“苹果是最好吃的水果”,这并不意味着我认为梨啊桃子啊西瓜啊不会成为我的另一种最爱。因为这个“最”字只是为了达到加强语气的效果,而不是为了把描述对象推到极致。因此,我把这句话看成是非鱼老师对于语言的准确性的重视与强调,而不是当成“好的语言”成分的唯一。
然后来说语言的效果。好的语言无疑给人以阅读质感。但是因为创作理念的差异,语言的选择上区别也很大。孰优孰劣很难辨别,有时这种差异甚至以流派的形式,各领风骚一时。
至于说到语言或者直接说是语句,与语言含义之间的轻装与超载,也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情形。我注意到它们都有各自的效果。比如有的语句信息含量大,除却语言本身,总含有字面外的意思,所以读着就很凝重,有的则几乎就是字面的意思,使得句子变轻阅读节奏加快。究竟怎么运用和取舍和主题有关和你想要表达什么有关。
总之,我倾向于认为,在创作上很多情形中,都面临着一个度的把握,同时也都不用那么急着做出二选一的抉择。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当你在这优势与不足之间几个来回之后,经过比较和思索,得出了相对周全的结论之后,则会发现那萦绕于心的问题,已经烟消云散。也就无所谓选择不选择了。同时,我想那时的你在创作的把握上已经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所以根本就不会来提问,和需要回答什么了。